新的大将军府门口,韩涛策马而回,他的心情显得十分的压抑和不快。
联手辅政已有数日,董卓的专横跋扈日趋明显,在启用何顒等人之后,更是按照他们的建议,又安排了一批地方官。
而且他似乎更加倾向于依靠士族和手中的军权,对于韩涛提出的整顿吏治,开设科举,从寒门中选拔人才的建议,一直置若罔闻。
韩涛越发地感觉到和董卓之间的沟通越来越艰难,两人对于未来发展所持的想法越来越相悖。
韩涛希望可以降低赋税,致力生产,给广大民众更多的福利,削弱士族的垄断和统治,推行更民主的政策。
董卓则是希望拉拢士族,让士族为其所用,将权利和利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形成一个集权式的统治方式。
董卓是按照封建王朝固有的统治思维模式方式去处理,韩涛则是融入了现代民主法治的治理理念。
两人之间跨越了将近1800年的理念差异,真的是很难融合。
韩涛尝试了各种方式想要去说服董卓,但收效甚微。
明明有更先进,更利于国家和民众的方式却不能推行,这让他无比的苦难和烦闷。
韩涛心情郁闷地下了马,府内的下人上前接过马缰绳,韩涛继续苦思着要如何解决现状走进了府门。
韩涛刚要将马缰绳交给身边迎接的下人,却一眼看到了拴在门口的一匹马,眼睛不由得一亮。
韩涛快步向院内走去,马原正好迎出来,兴奋地对他招呼着:“老大,我跟你说……”
“不用说了,是文和他们到了吧?”韩涛兴奋地对马原说道。
“老大,你真是神了,我还没说你就知道了。”
马原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门口不是拴着他的马嘛,一看还不知道?”韩涛一边向马原解释,一边快步向正厅内走去。
他正愁没有办法解决和董卓之间的矛盾,有着都市之称的夹具,在这时到了正好可以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韩涛走进正厅,贾诩和韩冲正相谈甚欢,看到韩涛进来,赶忙起身施礼:“拜见主公!”
“文和,无需多礼,快坐,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了?”韩涛摆手示意贾诩坐下,随后疑惑地问道。
“寿成带着高览他们直接去军营和汉升、文远他们去对接了,我就先到府内拜见主公!”
“按照主公的吩咐,我们又征召了一批人马,这次我们一共带来了四万人马。”贾诩向韩涛做着汇报。
韩涛赞许地点着头,自己的兵马和人手到了,腰杆也就可以硬起来,未来有些该争取,该行动的事,他也就不会再退让。
“文和,我正好有件事想不通,你来得正是时候,快帮我想想办法。”韩涛直接地对贾诩说道。
“主公为何事所忧,且请说来听听。”贾诩赶忙恭敬地回应。
韩涛当即把自己和董卓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以及他名为大将军,但其实大部分兵马都是被董卓控制,而且他还做了太尉,把军政大权都揽在手中,导致韩涛空有想法,却无法施展的烦恼,都详细地向贾诩做了一番讲述。
贾诩听完韩涛的讲述,略微思索了一会儿之后,开口询问道:“主公,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我有上中下三条计策供您选择。”
韩涛没想到贾诩这么快就有了计策,而且还一下就是三条:“哦,快说来听听。”
“这下策嘛,我们的兵马已经到了洛阳,主公可以和董卓针锋相对的斗上一番,直接将他击败,将军政大权全部揽于手中,日后一切自然就由您做主,无需再看他人脸色。”贾诩说出了第一个计策。
韩涛轻轻摇头:“洛阳刚刚稳定,此时不宜动兵。何况我军总数不过六万,而董卓手下约有二十万兵马,又有吕布这样的飞将辅佐。真动起手,我军胜算不大,这下策不足取。”
“如果主公不想太过激进,那还有中策。这条就绝对安全,那就是主公你安心地去做董卓的孙女婿,等到他百年之后将权力给你。”贾诩说出了第二条计策。
“文和,不要说笑,董卓虽然已年过五旬,但其戎马一身,身体还很康健,没个十几二十年他恐怕是不会把权力交还给我,我怕是等不了那么久。”韩涛对这条计策也给予了否定。
贾诩听到这里却笑了:“主公等不了,其实还有一个人也等不了,那就是离开洛阳的袁绍。”
“董卓如此重用他的旧部,还分封那么多地方官,这正好给了袁绍向董卓反扑的好机会。”
“我知道主公不忍心再让战乱发生,导致民众流离失所,但很多事情并非担心就不会发生。”
“有时候毕其功于一役,打完一仗将隐患全部拔掉,也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办法。”
“主公可以趁着董卓与袁绍争斗的机会,趁机建立自己的势力,待到他们两边斗得两败俱伤,再出来收拾残局。”
“此时他们无力再战,主公可以轻易将他们全部拿下。到时所有势力都由您一人统治,您想建立太平盛世,推行新政,又还有谁能够阻拦得了呢?这也就是属下认为的上策。”贾诩向韩涛说出了自己的第三条计策。
韩涛听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