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引导几位老者进入会议厅。
于老师看到了来人之后,说道:"老徐也来了,这是书画鉴定的第二组。
沈瑜灵机一动,觉得机会来了。就主动过去,向徐老师打招呼。
徐老师给他讲解过书画的材料,还记得沈瑜。
"小沈,你也在这儿。有段时间没见了。"
沈瑜说道:"今天机会难得,想跟您多学习。"
其他几位鉴定师并不明白他们的关系,也没有多问,沈瑜就这么混进去了。
几个人走入书画鉴定工作区,沈瑜的动作,还是引起了一位工作人员的注意。他拿着名单,到工作组负责人那里进行核实。
现场由陈小华负责,他听了汇报立刻就觉得不对,看向张鞠。
张鞠对他低声说了几句话,陈小华略一思索,便默认了沈瑜的动作。
书画鉴定组的成员,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依次取出了4幅绘画,在鉴定台上展开。
沈瑜看到了两幅陆俨少先生的山水画,就是张鞠给他看过的照片的原作。
徐老师在看画的时候,注意到了沈瑜目不转睛的看着一张小幅山水画。他为人相对木讷,但并非不懂人情世故。
他低声问道:"小沈,我一直以为你精通的瓷器和文房鉴定。什么时候对书画鉴定也有兴趣了?"
沈瑜说:"我是学习绘画的,对书画更有兴趣。只是因为接触名家作品的机会太少,只能先了解其他的古玩。"
徐老师点了点头:"没错,这接触不到原作,是个很大的障碍。过去的老先生,好多都在画店里工作过,接触过名家和名家作品。有了这个基础,再学习书画鉴定,就会得心应手。不过,你本身是学绘画的,也算是有基础。你先自己看,有什么疑问,可以过来问我。"
"谢谢徐老师。"
沈瑜先看两幅山水画的气势两个字形容——不通。
虽然他没有见过多少陆俨少先生的原作,但是凭着现有的鉴定知识来看,这张伪造的小幅山水画,仿制水平非常拙劣。线条和用笔都不过关。根本没有笔墨变化的趣味儿。有了初步的判断之后,他默默的得出了结论。
然后,他又去看另一幅中堂山水画。初看时,这幅画还真有点儿唬人,但是不能细看。
整幅画的结构连接似乎并不通畅。山势从纸张的底面直接出现,然后就开始向上叠加,缺少节奏变化,给人一种不透气的感觉。
他看了张鞠展示的照片之后,在这几天时间里,想了很久,已经想到了这幅假画,为什么会有熟悉的感觉。
他在网上查阅到了这幅画的仿造模板。此时进行对比。作假的人应该是截去了模板底部的一部分内容,但却破坏了整幅画悠远雄浑的气势,也让留白、勾云的动势被断开。
沈瑜默默得出了结论之后,后退两步,离开人群,想看看这样的鉴定,算不算完成任务。
他装作沉思的模样,悄悄点开游戏页面。发现任务进度没有丝毫变化。又等了一会儿,依旧如此。
这可就难办了,自己能跟着混进来。别人看徐老师的面子,或许不会多说什么,如果自己想与书画组的专家们一起写鉴定意见,那就难了。
他不想在这个时候找人张鞠帮忙,而是想选择自己解决。这件事多半还要落在徐老师那里。
他走到徐老师身旁,看他已经写好小幅山水画的鉴定文书,交给工作组。
徐老师看下向沈瑜,说道:"小沈,这两幅画。你都看过了?"
沈瑜点了点头。
徐老师:"看过之后,有什么想法吗?跟我说说,有疑问也可以问。"
沈瑜可不敢在这时候隐藏实力。
他直接说道:"我说自己的想法,您多多指点。这张小幅的山水画,模仿的应该是陆俨少先生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但它的仿制水准只能划归到水平不高的范围里。
画里的线条,根本没有用笔的节奏与笔锋的变化,更谈不上像陆俨少先生那样有"柔中带刚"的艺术效果。
先生晚年写过的书里提到,他对于用笔的要求是—新笔不锐,退笔有锋。小幅山水的造型的破绽也很明显。
画上的线条起始与结尾,不能实现合理、有机的搭配;绘画用的是传统绘画中的平远法,前后的层次让人产生视觉上的"别扭"感。此外,落款的笔迹不好。论其仿造质量,只能算水平不好的仿品。"
徐老师听沈瑜说完后,才缓缓点了点头。"小沈啊,你能看出这些问题。还能找到依据,可见你是真的用了心思在学习。我记得,你说喜欢临摹古代作品。上次见面,还以为你只是一时的兴趣。今天听你说的这些意见,可见,你能从技巧和作者本人论述中察觉。我觉得你的书画鉴定已经入门了。"
他想了想,说道:"另一幅山水画,你看过了吧?"
沈瑜点头:"我看过了。"
徐老师说:"这张画不容易鉴定。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沈瑜说:"这幅画的仿制水平,远超小幅山水画的。这张伪作是以削减的手法来造假的,就是删掉原作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