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海出差回来了,接着写。 上一期说到高中生活了。高一的学习生活,需要面对的是困难的理科学习,以及不受家长管控的校园生活,我的校园生活比较散漫、混乱。但是这种混乱的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的,到了高二和高三,就要面临考大学了,迎接我的,将是更加散漫、更加混乱的状态。 在这场混乱中,我伤害了老爸一次,将心比心,换做是我小孩这么对我,我也会挺伤心的。但是看看我爸如今的状态,好像已经把那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应该是时间已经让他放下了吧。写了这篇回忆录后,我才意识到,我也应该放下,就算女儿对我做同样的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我就不该让我女儿动手,我自己就应该动手,把一些过去的物件给清理干净。 具体什么事情,本期后面说。 我这一生中,没啥对不起老爸的,就像我成年之后,自己找工作,自己找对象结婚,自己存钱买房,没让父母操过一点心,他们也没有能力操这份心。 不过在那个年代,大部分的家长也和我的父母一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的建议。不是每个父母都有能力,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帮一把的。要想做到这一点,父母必须要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更高的眼界,更多的财富,这样才好给小孩的成长以引导,给孩子铺好路。但是那个年代,想要拥有这些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拥有这些的人数量也不多,大部分家长还是像我父母一样是普通人,能像我父亲这样,用棍子抽打我,逼着我学习的父亲,已经超过很多父母了,还有很多父母是连管都不会管小孩的。 如今就完全不同啦。现在这个社会高度发展,一个家庭多多少少都会占点什么。最起码,大部分家庭都是高学历,都是大学生,再加上互联网的加持,眼界这个东西,那可以说是家家都有。而财富更不要说,这个社会只要你肯努力,有方法,21世纪的头十年是普通人最容易积累财富的十年,即便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也有无数的人跟着各种各样的风口飞了起来,对于今天的社会而言,财富并不是稀缺资源。我说遍地是黄金吧,那肯定是夸张了。但是你站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路上,向两边看,那一栋栋的楼房和一块块的黄金能有多少区别?其实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遍地黄金,对吧。 如今最稀缺的,还是拥有社会资源的人。想要拥有社会资源,光有钱是不够的,要么得有权力,要么是在某一个领域拥有权威,再或者,必须是经营促进社会进步的生意,那种一般的企业不够格。 所以真的要把今天的社会,和我父母把我带大的那个时代去比,就应该这么比:大部分父母拥有更高的眼界和更多的财富,他们都可以引导孩子的成长,给孩子铺好路,但是没什么卵用。因为这个时代有太多家长拥有眼界和财富,家家户户都用眼界和财富帮助自己的孩子,同质化了。 同质化的后果,就是大家一起卷,卷到最后,小孩的成长就和我那个年代,家长啥都不管也差不多,甚至有可能有些家长管了还不如不管。当然,这只是特例,该管还是要管,人家都管你不管,你的孩子还是要吃亏。 真正要和我那个年代优秀家长相比较的,就是那些有社会资源的家长。今天,拥有眼界和财富的家长,就相当于三十年前那些啥也不懂的普通家长,而拥有社会资源的家长,才只能相当于三十年前拥有眼界、财富和资源的家长。 扯了这么多有的没的,回到主题。 其实我是一个非常爱看书的人,就是到了现在,短视频如此流行,我也依然喜欢看文字内容,讨厌看视频内容。因为视频内容实在是太慢了。明明简单一段话,主播能在那儿念上十分钟,而我看书只需要三秒钟,就能看完一整页,效率比视频高多了,所以看文字内容,可以帮助我很快的筛选需要的信息。 效率很重要,后面我用学习成绩证明了这一点。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爱看书了,而且看的都是一些很深奥的书,大部分是历史。就像前面有一期我说的,我看过《后汉书》。哎,其实那是我记错了,我写完之后左思右想,我真的看过后汉书吗?后汉书的文言很晦涩难懂,我一个初中生哪看的了后汉书?想来想去,我回忆起来了,我看的是民国时期一位作家写的,叫《后汉演义》,是“演义”,不是“书”。凭我一个初中生水平,让我看二十四史,看《后汉书》,我是根本看不懂的。我说我看过《史记》,那确实不是吹牛逼,但我看的是白话文版本,和《红楼梦》一样,都是今天的作家把文言翻译过来的版本。这些书,要是不翻译一下,你根本就看不懂,而且不好看,你就算看得懂,你也未必想看。 但是演义就不同了,演义像故事一样,很精彩,而且《后汉书》是民国人写的,文字和今天比较接近,更容易看懂。 (《后汉书》写的时间虽然离今天很近,不到一百年,但是比《三国演义》还是要难懂一些,难道这两三百年,文字就没啥进步?想不通)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整个《后汉演义》我已经记不得多少了,只记得前面几回有个奇怪的人,名字叫做“第五种”。你说这起名吧,起啥不好?非要起个第五种?我看这里是笑了半天,不知道他是第五种什么,哈哈。 好吧,小的时候看书没什么选择,老爸看什么,我就看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