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李自成:重整河山复大顺> 第九九章 明伦堂集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九章 明伦堂集会(1 / 2)

常州府江阴县。  清军占领南京以后,明朝江阴知县挂印离职,县丞、学使、兵备、都司等人也都纷纷去任,县里只剩下主簿莫士英、县学训导冯厚敦、典史陈明遇等少数几个官员,暂由莫士英主持县政。  这一来勾动了莫士英的上位之心,打听得多铎派了南京降清的刘光斗安抚常州,知道此人在明朝监察御史加大理寺右丞的任上时,惯会结党营私,行贿受贿,于是暗中与其联络,缴印册、送帑金、献骏马,备极谄谀之能事,希望以此被正式任命为江阴知县。  他以为贿赂了刘光斗,自己就会被“扶正”,岂料这个年头最不缺的,就是他这种背主求荣、投机钻营之辈,早不知有多少人走了各种各样的门路,想要从多铎那里谋得个一官半职,刘光斗根本就不可能一手遮天。  结果,莫士英钱花了,马送了,也以知县自居了一个多月,到头来却只是空欢喜一场——河南籍进士方亨怀揣江阴知县的官凭,于六月二十四日走马上任了。  莫士英颇为不平,但方亨早在清军占领河南之前,便主动找上门去投降了清朝,不论是投降的态度还是资历,甚至是进士的功名,都不是他能比的,所以他也说不出什么来,只能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闰六月初一,是方亨上任后的第一个初一,按惯例他要到文庙参拜,县里的官员也都要陪同,莫士英有心不去,又怕得罪了方亨,以后不好相处,只得早早来到县衙应景。  辰初(上午七点)时分,头戴乌纱,身穿青色补服,一身明朝官员打扮但却拖着条满人辫子的方亨走出了后衙,带着莫士英、冯厚敦、陈明遇等官员来到县学,在文庙石坊前下轿,穿棂星门,过泮池上的三穿九洞桥,入戟门,至大成殿向孔子牌位进香叩拜,行礼如仪。  参拜过后,方亨又循例巡视县学,逶迤来到明伦堂。  江阴县学的明伦堂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建筑,重建于宣德六年(1431),单檐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屋脊饰有砖雕花卉图案,前后出廊,前廊轩顶纹饰,后廊三步梁单挑出檐,下设雕花斜撑,整座建筑端庄大气,典雅不俗,本是县学的正殿,理应充满读书讲学的朗朗之音,但今天却充满了义愤,一大群生员聚集在这里,正在等着方亨。  方亨见到生员们聚集在明伦堂,以为是在欢迎他,心中高兴,刚要说几句慰勉的话,却听见人群中有人喊道:“敢问县尊(知县),如今江阴已经归顺,百姓们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了吧?”  方亨很警觉,立即意识到了这是话里有话。  清廷已于六月十五日颁布了剃发令,他刚一到任便依令发布了剃发告示,引发了县里的动荡,昨天更有一些有名望的邑绅联名上书要求留发,被方亨拒绝,双方因此发生了不快,今天生员们这样问,看来也是来者不善。  他面色一沉,说道:“本县下车伊始即已布告全县,朝廷推行剃发令。二十七日,宗知府派来了满兵四员,限令三日之内文武军民一体剃发。尔等遵令,便是我大清的子民,朝廷自然优抚,不会有危险。”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可损毁?”一个高个子生员高声质问道。  方亨虽然投效了清廷,但毕竟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人,道理总是懂的,知道这话无从辩驳,只好森然作色,断喝道:“这是大清律令,不可违抗!”  “好一个大清律令!”高个子生员冷声嗤笑,“你是明朝的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却拖着条猪尾巴来做清朝的知县,羞也不羞?丑也不丑?”  方亨脸皮一红,厉声问道:“你是谁?报上名来!”  这是记下名字想要报复的意思。  高个子生员凛然不惧,亢声答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在下乃学生许用,誓不剃发!”  “说得好!”  “对!誓不剃发!”  “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生员们群情激愤,纷纷叫好。  方亨怒形于色,先指着许用,又冲着其他生员乱点一气,气急败坏地对冯厚敦叫道:“给我革了许用的生员!还有他、他、他,叫好的都给革了!”  冯厚敦心中冷笑,不慌不忙地躬身说道:“回县尊的话,下官只是一个训导,没有这个权力。”  “欧——”生员们齐声起哄。  “反了!反了!”方亨狼狈不堪,又对陈明遇叫道:“把那一干聚众闹事的暴徒都给我锁了!”  陈明遇却摇摇头,拒绝道:“回县尊,这里是县学,本就是生员聚集读书之地,如何能以聚众之名拿人?若说闹事,他们一没杀人,二没放火,三没打砸抢,也是与实不符。恕下官不能从命。”  **********  冯厚敦、陈明遇都是明朝旧官,方亨指挥不动,莫士英又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只做冷眼旁观,方亨无奈之下,只得窝着一肚子气,在生员们的哄声之中灰溜溜地回到县衙,刚刚下轿,却又遇到递铺送来常州府的公文,急忙拆开看时,发现是知府宗灏发来的严令剃发的文书。  方亨想着刚才县学的一幕,心知此事难办,但上司催逼得紧,他又不敢耽搁,只得召来书吏吴名,令他抓紧誊抄,准备先四处张贴了再说。  吴名三十冒头,写得一笔好字,虽然在县衙里当差,却是个老实木讷之人,又不擅治产业,因此一直没说上媳妇,直到七八年前江北闹饥荒,难民涌入江阴,一个逃难女子死了父亲,孤身一人无力安葬,愿意卖身葬父,在有心人的撮合之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