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天监的天文学一出,儒家天人感应学说溃不成军,原本大量信奉这套学说的士子纷纷改弦更张。儒家天人感应学派几乎称得上是树倒猢狲散。
即便是有一些儒家士子喊着‘天地万物,各有规律,神明所定.’等等,也不过是有些人嘴硬。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这些的确是神仙制定的规则,但也表示天人感应、五德轮回这一套只是自然规律,而不是所谓的天子失德,上天降下的警示。
可以说,完全是将天人感应这一套的根基给撅了。伴随着天文学的推广,天人感应这一套就越来越没什么人相信了。
钦天监对外开放三个月,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每天晚上都会有官员或者士子前来观看月亮或者其他星辰。
大乾并没有限制天文学的传播,但是天文学研究是需要非常高基础的,数学是必须的,还有各种星图等等,没有传承想要依靠自己学难如登天。
钦天监的出现让不少人都对天文星象感兴趣了,很多人在通过天文观测镜观测月亮之后,直接向钦天监请求,想要加入钦天监。
只不过钦天监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加入的,超过九成九的人都被拒绝。
想要研习天文,必须要精通数学,这个时代精通数学的人可不多,而王氏的数学也不会随意传播,只有那些有天赋的才会传授。
同时,在学习这些知识后,朝廷也不会只是将他们去观察天文,毕竟数学的用处是非常大的,很多地方都需要他们帮忙计算。
这些人会接触到大乾皇室最先进的技术,一旦加入,就终身无法退出。因此选拔制度非常严格,并不是谁都能学的。
别看钦天监现在对外开放,这是有王信诏书,以前根本就没机会进入这里,毕竟这里的也是有大量先进技术必须保密的。
别的不说,就比如说那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跨时代的产物,只要知道了其中原理,很快就能制作出普通的望远镜。
望远镜这东西在军事上的价值有多大,只要稍有一些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
为了防止望远镜技术泄露,朝廷一直以来都是保密的。当然现在就算官员士子看到这天文望远镜,想要搞明白其中原理也是很难的。
王氏当年为了制作这台天文望远镜,用了大量白水晶精心研磨出来的。镜片的弧度是非常难把握的,此外白水晶的透光度也需要精心挑选。
挑选出能够匹配焦距的镜片是非常难的,有时候更是需要靠运气。当然报废的镜片并不是说就不能用了,这些镜片虽然做不了天文望远镜,但是完全可以制作普通的望远镜。
据说,钦天监准备制作一个巨型望远镜用以观测天文星象。
自从天人感应这一套学说出现之后,王信在和王氏诸人商议一番之后,决定从钦天监中挑选一些简单的天文知识然后编纂成一本基础天文学的书籍。
这本书籍中会详细记录太阳、月亮、大地之间的关系,解释日食月食形成的原因,并且将月亮公转、自转以及大地的公转自转也进行记录。
年的由来就是地球公转一圈,一天就是地球自转一圈,月的由来就是月亮公转一圈。同时还有其他星辰的一些简单的介绍。
钦天监编纂的《天文学》一书并不复杂,甚至还给出了一些天文测算公式,其中最受关注是测算大地的公式。
正午时分通过测量物体影子长度,以及太阳光线角度,以此来计算大地的周长和直径。
这套计算方式运用了勾股定理,而勾股定理则是邦周时期,商高发现并证明的,《周髀算经》中有详细的记载,因此并不算难,而这一本《周髀算经》流传的也很广泛,因此很多人在看了之后都知道如何计算。
皇室将《天文学》这本书编纂出来之后,很多官员和士子都争相抄录,并且开始跟着书中提出的各种定理进行计算。
其中最受重视的就是大地的半径和周长,一些官员和士子开始使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算。洛阳城中的钟楼成了很多人必须光顾的地方。
不少前来洛阳的商人、士子都看到钟楼处每天都聚集了大量人员,神神叨叨的。当然也有人为了验证准确性,特意前往其他地方进行测算。
在经历了大量测量,并且计算之后,很快就有人得出了结果,然后在很多人进行比对之后发现,得出的结果误差都是非常之小。
这种计算方式很快就被大量士子、官员推崇,与此同时,也在侧面印证了大地是一个球的说法。当然伴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计算,越来越多的佐证都在证明这一点。
除了计算大地周长之后,甚至还有一些官员、士子们想要推陈出新,举一反三,以这些公式来尝试计算大地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因为这里面有大量计算,需要很多人合力,很多官员和士子都加入其中。朝廷对于这种行为也很支持,甚至还提供了一些计算工具。
朝廷看到天文学如此受欢迎,于是就顺势将《天文学》加入到了学宫之中,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天文学》正式成了一个显学,朝廷也正式开始了对天文学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之后,才有机会加入钦天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