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外援啊!
这怎么能算!
而且,而且——这么大人了还看什么话本??
就不能让给年幼的自己吗!
真是气死他了。
——确实是背的,但是那又怎么样?
永乐大帝泰然自若。
在那么多人面前抱了奖励下来,还是把自家老爹都没搞到的奖励搞到了手,他现在别提有多高兴了,觉得简直太长脸。
他把书丢给儿子,大掌好一通揉自家孙孙的脑袋。
讲得好,讲得好啊!
不是有好孙孙给说,他还不知道什么“答题格式”呢,虽然知道是什么个意思,但没格式,说出来不好听啊,不能给大明长脸了就,现在这样是最好的。
送走直播间门连续到场的第一位大明皇帝,这个环节终于结束,李晓诗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她浑身都轻松了不少,有条不紊跳进下个部分。
她的身边环境再度转换。
各个时空位面中,不少人一眼就认出了画面中的情景。
“地!爹,是地!!”
有小孩儿“啊”地大叫起来,换来家长兜头一个巴掌。“那能是咱们的地吗,天幕播咱们的地干啥?消停点!”
小孩子吃痛双手抱着脑袋,又不服气:怎么不会播他们的地?那本身就是跟他们家地很像的啊!
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天幕上的画面实在太眼熟了。
金色的小麦海洋一样随着风泛起一波又一波的涟漪,一望无际。
这不就是地里的样子吗,他们家的地里麦熟的时候也这样啊。
他不服气地看向天幕,等着看这小仙童要说什么。
李晓诗站在金色海洋边上,浑身都是溢于言表的喜悦。
唐玄宗时期,小麦在北方已经成为主要的粮食了,所以她干脆在准备课件的时候就报备了要小麦丰收的季节——虽然这都是她自己要的,但真到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还是觉得好高兴。
以农耕文明传承下来的农业大国,华夏子民就算自己不种地,但怕是也永远抑制不住在看到农作物丰收时候的喜悦。
这才是华夏的根啊。
她吸了一口模拟而出的麦田气息,正式为她的古人观众们介绍着:“在唐朝时候呢,经济发展得非常快,这一点体现在农业方面,就是农田开垦的面积扩大,这个时候的总垦田面积都已经快要赶上现代、算是封建王朝的极限了——那农业的飞速发展,和劳动力的进步也是分不开的呀,不然只有田,人种不过来,也是没用的。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两样唐朝繁荣时期大家使用的农具吧,这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象征着大家农业生产技术大进步的作品呢。”
她话音落下,沿着麦田走了几步,一架犁正停放在小径边上。
咳,不要问为什么要在小麦刚成熟的时候展示犁地的工具,她纯粹是觉得这样很好看而已!
顺便再让古代的皇帝们亲眼见见农田丰收的季节,让他们也多少认识一点这方面的重要。
“这个——叫曲辕犁,大家从名字就应该听出来它的特点了吧?对的,相比较于唐之前的朝代,大家用的多是直辕犁,曲辕犁的这里很弯曲,所以就叫做曲辕犁。”
“曲辕犁的好处在于在操作它时更好自如地控制入土的深浅程度,回转的时候也要更省力一些,很适合精耕细作。不像之前的犁,得要两个人或两头牛在前边分两边拉——这个平时用一个人或者一头牛就可以在前边拉着了,由于它的设计精巧、轻便灵妙……看,就像这样——”
李晓诗的演示和解说借天幕传进千千万万户,唐以前,各朝代都有人在奋笔疾书,恨不得把自己化身小陀螺,抓紧一切时间门绘制着这曲辕犁的形制。
秦汉,不用嬴政和老刘家的皇帝们再额外吩咐,司农的和司工造的官吏们就都已经在自发地研究记录和理解这“曲辕犁”的制作原理及各个部件的作用了。
这是唐朝的东西,离他们虽然有点远,但也不算太远,对于他们来说不像现代的“飞机”“高铁”“火车”一样难以实现,反而是能真切改变生活增强国力的东西,这可比飞机火车的图纸要更吸引人啊!
天幕前,那被父亲揍了一巴掌的小孩儿翘鼻子:“这不就是咱们的地么,怎么不是了?”
小仙童是拿他们的东西给“古人”看呢,他们是先进的,怎么就不用被播出去了!
李晓诗的解说很仔细,也很慢。
因为她也是第一次亲手去摸犁这种东西,不说现代基本不用这些了,就算用,她一个初中学生,那里会有机会来做这些体力活?
所以她也有个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天幕前的一些人甚至比她熟悉得还要快些,毕竟人家是正儿八经要用这个的。
等她解说完曲辕犁,天幕前对这种犁有需求的人、上至秦皇汉武等皇帝下至最普通的农民老百姓,也都差不多明白完了。
接下来,李晓诗又带大家去着重了解了一下用于灌溉的筒车,又是好一通折腾。
等她离开农业区,重新站在唐长安城中时,身上已经哪哪都是土了,看起来灰扑扑的。
简单在街市边上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