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其实对于汉初来说,吸收秦朝因暴/政导致快速灭亡的教训,就是一个现成的路子。用再后世一旦的话来说,就好比是一个对照组,一个就放在眼前的,活生生的反面例子。吸取它的教训,不和它一样就是了。”
“于是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而且是在秦朝已经建立起的、成套的国家体系、制度下,吸取教训并改良——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汉承秦制。汉高祖的一切改变,都是在秦朝、秦始皇,已经架构出来的国家框架上,把那些软内置进行一些更换。”
“嗯……再举个例子的话,就好比是建房子吧。”
她搬出了在课外搜寻资料的时候灵光一闪的比喻,开始举例子:“早期的华夏就像是一片没有什么东西的原始空地,秦始皇一统了这片空地上的人民,成为了大首领,然后开始在这片空地上建房子——他带领他的人马,辛辛苦苦发掘出了木板房、砖房、瓦房、水泥房等,终于给了大家一个安稳的住所。但他在建成坚硬的房子后,把房子内部的摆设也都放上了石头水泥做成的。这样下来,虽然这房子能够为大家遮风挡雨,不会被风雨侵蚀了,但所有人也同样都受不了。觉得这个叫做秦朝的房子太硬了,是想让他们死。”
“然后等到汉高祖继承了这片土地时,他没有去把秦始皇历经千辛万苦、边摸索边试探着,最后成功建起来的房子给扒掉,而只是更换了一点点东西。他把里边随时可以换下来的摆设给拿掉了,换上了更为柔软舒适的桌椅床铺等等。百姓们这下就活过来了。不仅不像之前那样埋怨房子硬,反而个个都是感恩戴德——”
对于后世来说,能够无中生有、摸索出砖房水泥房的人明显是更为伟大的。
因为是他们,才让之后的千秋万代都能够一直无风无雨,蒙受恩蔽;但对于当时真正要住进去的人来说,当然是能让他们住上更舒适房间的人更值得歌颂了。
“虽然后来很多人说汉高祖是成功捡了秦始皇的饭碗,摘了秦始皇的桃子。但这只能当成一种调侃。毕竟,不管怎么样,他们两个都是有功有恩于华夏的。只不过他们的方向不同,后世之人评价他们的立场也不同,所以才有了比较和争执,才有了‘刘邦是比嬴政仅仅小了3岁的亲儿子’的说法。但实际上,他们之间的比较,有什么意义吗?在各自的领域里,他们都是合格的皇帝啊。”
刘邦:……
嬴政:……
刘邦彻底深沉不下去了。
这都什么玩意儿啊?
说摘桃子说捡饭碗是能理解的,他也不在意,可亲儿子是什么啊?
嬴政也是无语至极。
就算他对提到秦朝的部分可以无动于衷,但听到李晓诗那个生动形象的例子后,还是很难不产生一种郁闷之感。
虽然他不知道水泥是什么,但是这不影响对整体故事的理解。
尤其是后边的“刘邦摘桃论”,更是让这位陛下有点很直白地感到了不爽。
任谁知道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出来东西被人喊打喊杀,然后被灭了后、还继续拿去用,甚至流传千古的,都会觉得有点不痛快。
但不管怎么样,这个亲儿子的说法是不是有点太荒谬了。
还有,刘邦只比他小三岁?
那刘邦是怎么在他死后、甚至胡亥之后也没了,刘邦还能打完仗统完一又当了好阵子的皇帝的?
这人活这么久?
——那他为什么就死那么早的?
至于始皇真正的亲·儿子扶苏:……
公子们:……
刘彻哈哈大笑。
一点也不在意他被迫要跟着刘邦改姓。
嘲笑高祖最重要。
更重要的是好想看始皇的表情。
李晓诗倒是没什么丢雷的自觉,她看着自己整理在课本边上的笔记,又接着道。
“那么在秦始皇建起的房子里,汉高祖究竟换上了什么内置的软装修、更换了什么、让百姓们歌颂功德的新家具呢?”
“就是我们这一小节的标题了,休养生息。”
“我们就来说说具体措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