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三位一体
学术委员会是个严肃,活泼,紧张的地方。“严肃活泼紧张”这三个词并不是单纯的描述,而是学术委员会对自己的定义。
团结就算了,这么个委员开会都得东一点细一点洒在数千人大会堂里的机构,实在是不太能称得上是团结。不过科技工作者就这么一点好——哪怕看你不顺眼,该认真审核的内容仍然会仔仔细细的审核。凭个人喜好卡申请者的脖子,那绝对不如有理有据,一条一条骂回去来的爽。
而今天,在学术委员会机构平稳运行了三十年之后,这个机构的运转情况终于出现了一点点的……异常。
可以说学术委员会里终于出现了团结要素。尽管它的持续时间只有一个话题,而且团结的对象也变来变去的。
“在无重力环境下打磨舱内壁,这是在谋杀宇航员。”航天院的专家毫不留情的驳回了委员会的提议,“就算舱里有空气净化设备,我们也无法保证这些金属微尘不会进入宇航员的身体里。”
学术委员会也驳回了综合调查局的提议,“我们不可能现在就把量子释能综合症公布于众,在没有完善的检测和治疗方案之前,贸然公布就意味着社会崩溃。”
综合调查局否决了航天院的“公开宣称邪教组织在飞船里安放了炸弹”的提案,并且认为这会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极其恶劣的,甚至无法挽回的损失。
学术委员会还否决了航天院提出的“提前宣布任务失败,把宇航员都视为已经死亡”的方案——火星载人登陆任务不容有失。
陆沉无奈的看着周围的专家学者们互相争来吵去,然后低头记起了笔记。反正大佬互相厮杀的时候,他这种只是拿了个联合医师奖的小虾米确实没什么说话的资格。
“我们目前初步怀疑,引发大崩溃的动力来源是SN-1054,也就是蟹状星云。”唐庆隆的AI助手在屏幕上投出了蟹状星云的照片,“蟹状星云内部有一枚脉冲星,它的直径大约在30公里左右,且每秒自转30.2次——它所发出的宽频率范围电磁波包括了从伽马射线到无线电波之间的所有频率。”
已经距离地球两千多万公里远的载人航天设备,是不可能在飞行运转过程中自行完成精密的“内壁切削”加工的。
理论上来说,如果能把一个人放在五米厚的铅墙围成的盒子里两个月,那么他罹患量子释能综合症的概率就会上升到约10%。
“我认为,量子释能综合症和大崩溃,本质上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唐庆隆的声音在整个会场回荡,仿佛宣布着某种本身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真理一般。
随着唐庆隆的说明,他身后的屏幕上浮现出了一副示意图。圆形的示意图里,一条带着弧度的红色轨道横穿了右侧约三分之一的位置。
邪教徒们对量子释能综合症的研究进展其实并没有领先联合政府多少,不如说由于核心应用哲学就出了问题,导致他们的研究完全是跑偏的——没有机制研究,更不用提“治愈”方法。事实上,邪教徒们几乎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了研究如何“稳定高效诱发量子释能综合症”上。
“蟹云脉冲星的自转速度只有三十三微秒,但它的地轴偏转角却高达60度。这就意味着很大一片宇宙空间里都会被它的磁极发射出的物质覆盖。这种浓稠的‘电子喷洒’现象影响了人脑里的锂原子外部电子自转方向。”唐庆隆双手按在主席台上,对着台下的所有人说道,“那么毫无疑问,这种电子喷洒也会影响氢原子外部电子的能级。”
根据十四号的证词,以及航天院对于留存材料的初步检测分析,这些混进来的邪教相关企业确实在材料上做了手脚——他们把屏蔽材料加厚了150%。
“唐院士,你们研究组是量子势能综合症研究领域的领头羊。”被吵的头都快炸了的孙麟院士主动转移了话题,他向唐庆隆发问道,“我记得您之前一直在研究机制问题,现在您有没有什么可以和我们分享的进展?”
眼看搪塞不过去,唐庆隆也只能无奈的站了起来,然后向着主席台走去。
就连唐庆隆和杨伟民也都低着脑袋装死,自己应该怎么做就很明显很简单了吧?
陆沉一边记着笔记,一边低声和穆知然交流着意见——究竟应该如何解决目前的难题。
而他们一开始研究的成果就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规律——量子释能综合症的发病率,与患者本人单位时间内接受到的电磁辐射总量负相关。
十四号不停补充着情报细节,联合办公的三个部门互相否定着对方的提议——现场气氛颇有些焦灼。
“我的理论就基于这枚脉冲星的特殊性质——从它爆发的那天开始,一直到大约四十二年前,太阳系一直处于它的北极区域射线外。如果以经纬度划分的话,太阳系过去的运动轨迹始终位于蟹云脉冲星的北纬四十五度的天空内。”
“我不觉得我们还有什么思路可以被误导的。”孙麟指了指周围眼珠子都快红了的同事们,“您先和我们分享一下吧,理论也没关系。”
被突然点名的唐庆隆抬头看了看孙麟,然后问道,“我现在得出的一些理论都还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