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元年正月,大唐出了许多新鲜举措。 先是因为改元大赦天下,不管到底犯了什么罪行,一概放归家中与亲人团聚。那些被流放或罢官的贪官污吏,也酌情起用或者追赠官衔。 这样做自然是为了显示圣人泽被天下的胸怀。还有一些则是朝堂上的改变。 诸如天下各州改称各郡,刺史也随之改称太守,那些不中听的郡县名也一概改掉。 朝廷还在两京及各郡县设立了崇玄学,光是两京就招收生员一百人,专门学习道家经典并设立对应的出仕通道。 道士们的春天来了,光是崇玄学就给他们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各方人士都活络起来,积极举荐自己认识的道士入朝,一来可以让朝中多几个自己人,二来可以散一波人情出去。 随着一道道政令传达开去,正月的长安比往年更为热闹。 这日曲江河畔游人如织,除了外人不能进入皇家池苑以外到处都是出来游玩的男男女女。 无他,只因今日是本季度的《两京文选》的发售日期,每到这一天,那常年往来于两京之间的书船云集也云集于曲江河畔。 不管是单纯想出来玩的,还是想第一时间买到《两京文选》的,大多会选在这天出来逛一逛独属于天下藏书的特别“集市”。 说起《文选》,最有名的便是《昭明文选》,光凭着这本书便让昭明太子名垂青史、引得无数人追忆起风采。 如今每个季度刊出的《两京文选》,乃是朝廷掌握雕版印刷技术以后由东宫提出来的,说是大唐文风之盛实属古之未有,期望能汇聚天下博学之士于崇文馆择选近期佳文刊行,以便后人能够窥见盛唐风采。 许是因为太子李瑛吹捧得足够卖力,句句都搔到了李隆基的痒处,李隆基居然拨了不少人给东宫推行此事。 太子李瑛借《两京文选》聚拢了不少人才,手头也有了不少事可忙,连发牢骚的闲工夫都少了,这几年来武惠妃也没逮着他什么错处,只能偶尔吹吹枕头风。 事实上连枕头风的用处也越来越小了。 众所周知,男人永远都喜欢年轻的,武惠妃儿子都二十出头了,自己也四十多岁了,再如何精心保养也抵不过岁月风霜一天天的侵染。 而李隆基本身就是以貌取人到极点的存在,当初他可以因 为武惠妃更年轻更貌美而冷落太子生母赵丽妃,自然也会因为武惠妃年华老去而冷落她,改为宠幸更年轻貌美的新人。 正应了那句“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 更令武惠妃接受不了的是,李隆基居然和她儿媳寿王妃杨氏有了首尾,前年竟是命寿王妃杨氏出 家为女道士,变相解除了她的王妃身份,兴许不知哪天就会把她接进后宫。 武惠妃发现这件事以后都无暇去针对太子李瑛了。 因为她自己就是开元年间入宫后骤然让所有“旧人”失去宠爱的存在,所以她更担心有人会取代她在李隆基心目中的位置。 相比于朝堂上与后宫中这些风风雨雨,读书人们更在意今天能不能买到新鲜出炉的《两京文选》以及选购到心仪的书籍。 尤其是准备改选崇玄学的人,更是要采购《列子》《文子》等道家经典,准备看看换个赛道会不会更容易高中。 曲江池畔的皇家林苑中也十分热闹,今天群臣负责招待远道而来的东女国女王之子及其使臣。 东女国之所以叫“女国”,是因为她们有重女轻男的风俗,历来都以女子为王,且一般会同时选出大小二王,大王死、小王继,鲜少有篡位夺权的事情发生。 东女国远在蜀西,毗邻党项,来一趟着实不容易,所以李隆基命人隆重地招待她们,还封东女国女王赵曳夫为归昌王。 欢宴过后,东女国使者没有立刻回住处,而是想在曲江池畔走走,领略一下大唐风光。负责接待的官员自然不会阻止,还派人给他们引路,免得他们不小心迷了路找不回驿馆。 瞧见不远处的河岸边热闹非凡,东女国使者不由追问那是在做什么。 接待官员笑着回答: “这是往来于两京之间的书船,今儿恰好是《两京文选》刊出的日子,不少人都特意过来买回去看。" 东女国虽然和川蜀是邻居,但文教方面要落后许多。使者们都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那一小撮人,闻言立即表示自己也想登上书船见识一下。 大唐还没有不允许书籍外流的规矩,各国想学习大唐文化都可以派交流生来大唐求学,整体气氛相当开放包容。 接待官员笑着带领使者前往书船。正走着,忽听不远处有马蹄声传来。 众使者 下意识抬头看去,却见一妙龄少女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