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要十月, 京城初冬已至。
由盛月随身调养了五年,和常人相比,黛玉的身体仍然稍弱。
每年一到深秋, 她屋里最先燃起火盆, 比旁人都早半个月。
几个火盆而已, 实在不值什么,所费的银钱也很有限, 但荣国府人多嘴碎,常有人说她“人太娇贵, 难服侍”。
秋藤等甚少将这样的话告诉她, 但也不会全不说, 总归要让她心里有数。
一开始, 她还偶尔会为这些闲言碎语心烦。她已经全按照娘教的做了。她对上尊重长辈们,两府里的嫂子和姊妹也都同她好, 对下她从不苛责,只是要求众人将分内的事做好而已, 放赏钱赐东西, 也全是按照这府里的规矩来的, 和旁人比, 不多也不少。
可她做得再好, 该不喜欢她的人还是不喜欢。
二舅母喜怒皆形于色。
宝二哥非要同她好, 二舅母没再当面对她说过“不要沾惹”这样的话,不喜的神色却掩不住。
大舅母不住在这边, 她见大舅母的时间比见二舅母的少些。大舅母平常对她还好,但每当她令人送信去兰州,或兰州、姑苏两处有东西送来,大舅母就会对她尴尬几日。
她猜, 大舅母对她的态度,是由大舅舅的心情决定的。
大舅舅不喜欢和娘相关的一切。
尤其是谢姨娘来京后,她月月出门,大舅母似是越发要远着她了。
去年一日,谢姨娘告诉她:“有几个荣国府的人在岁宁楼外晃了一年多,这几日可终于不见影子了。”
她方知道,大舅舅居然想过暗中阴招对付岁宁楼!
谢姨娘不大在意:“谢记虽不算初来,可我才来就弄出这么大声势,嫉妒眼红的多了。想弄垮岁宁楼的也不止他一个。”还笑问她:“上回来闹事污蔑,说吃了岁宁楼的点心中毒了的那个,官府判了他流放三千里,他们和你说了没有?还有上上回……”
回荣国府后,她想了两夜:
分明当年的事怎么看都是大舅舅错了,怎么娘能把这样的仇恨一藏数年,直到不得不送她到这里才说,为的还只是让她提前知道这里人的性格行事,让她心里有数,也并未多说一句这里人的不好,大舅舅是做错事的,却反而要不断寻事找茬?
她是晚辈,不好多谈长辈的人品好坏,可大舅舅不知道她把娘看成亲娘一样吗?
可能只是在大舅舅心里,还有许多东西都比她这个外甥女重要得多。
至于这府里对她暗中谣诼不断的下人:
不算两位舅母的人和想巴结两位舅母的,竟有些是觉得她手里有钱,打赏却不比别人多,兴兴头头过来一趟跑腿传话送东西,却只得了一二百钱赏,心里不足,所以恨她。
还有觉得她的派头比姊妹们正经国公府闺秀还足,身边六个大丫头,比宝二哥还多两个,太张扬了,所以“看不惯”。
这些可笑的理由知道得多了,她也就不在意了。
何必为蠢人多费心神。
而且从前年冬日,她直接给了薛家和周瑞家的一个没脸起,敢背后说她不好的人竟然少了许多。
什么叫“欺软怕硬”,黛玉可算是学到了。
所以,她把滕先生请来荣国府住,也不怕人背后再多话。
滕先生的束脩是她给的,不用这里账房掏钱。住不过多开一间屋子。一日三餐和日常用度是她和外祖母、凤姐姐商议好,按姑娘的分例给,是用了这里的东西银钱,可爹娘一年给外祖母多送多少寿礼,这里人人都知道,多替她养一个先生又如何?
她定要学西洋话,难道还为了几句闲话就缩手缩脚不学了?
除非爹娘不许她学……
那她也要一日哭三遍闹着要学!
清晨五点。
黛玉把一只手伸出被窝。
冰凉的空气让她很快清醒了,她才睁开眼睛。
夜里陪她睡的晴雯已经起了,不在旁边。
她慢慢坐起来。
不待她唤人,帐子外便是紫鹃的声音:“姑娘醒了?”
“嗯……”黛玉把身后长发拢了拢,裹紧被子坐好。
紫鹃拉开帐子,看姑娘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由笑道:“天是冷了。今儿外头天阴,说不定要飘雪呢。”
秋藤拿过一件银鼠袄给黛玉披上,才请她下床梳洗。
黛玉慢吞吞下床,心里计算,若爹娘绯玉本月从兰州出发,路上三千多里,最多走两个月,年前一定能到。
朝廷还等着爹就任户部尚书呢。
赵丰说,大管家前日已经带人把“林府”的匾换了上去。
爹如今位居一品,林家可以称“府”了。
伺候的人都不急,看姑娘这样慢慢儿动作,真觉得赏心悦目得紧。
再有三个月,翻过这个年,姑娘就十二了。
姑娘本就是玉雪一样可爱剔透,如今模样长开了几分,已有了“沉鱼落雁”之容,又是一身的书卷气,光看着便叫人爱不够。
若薛大姑娘是今年才来,看谁还能说出“林姑娘的模样不如宝姑娘”这话!
穿衣梳洗后,不到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