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皇帝又要拖延,一个大臣跳出来对皇帝说:“陛下!陛下等得起,苍梧郡受灾的百姓等不起啊!请陛下早做决断!” 有人带了头,随后就是大片的大臣跪倒齐声说:“请陛下早做决断!”
在众臣的不断提议声中,太子被架到了那儿,答应也不是,拒绝也不是。太子看了看为难的皇帝,心一横跪在皇帝面前说:“父皇,儿臣愿意带人北上赈灾。”还没等皇帝说话,身后的 大臣的就开始恭维起了太子。“太子殿下,一心为民,为当世表率!” “太子殿下不愧是我大明储君!”
在这声声恭维声中,李暄并没有感到一丝开心。反倒是有一点后怕。见皇帝面色凝重,霍将军说:“还请陛下三思,太子殿下为储君,此去山长水远,路途凶险。若太子殿下稍有不测,将是动摇国本之祸。”
祭天大典过后,皇帝叫了一众心腹在勤政殿议事。
皇帝首先开口说:“暄儿,你今日过于冲动了。”
“父皇,儿臣若不顺了那几个老臣的心思,他们之后也想方设法找各种理由把我支出皇宫。如此纠缠倒不如直接应了,看看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霍家军说:“这几个老臣,平日就明里暗里多番生事。此次太子若亲自北上,途中怕是会不顺。”
“朕何尝不知。所以一直没松口,让暄儿去赈灾。如今全国各地灾情频发,朝中有赈灾之能的都被分开派往各地。实在是无人可用了啊.....”
李暄向皇帝拱手说:“父皇,儿臣愿为父皇分忧。儿臣身为太子,为父皇分忧为百姓解难是分内之事。还请父皇相信儿臣!”
皇帝看着年轻气盛的太子说:“暄儿,有为父当年的风范。只是你没有过赈灾的经验,此次若北上,就让霍.......让霍子安作为你的随行护卫,朕调一队金吾卫供你差遣。不论差事办得如何,最重要的都是你的安危。”
李暄北上赈灾的事,基本上就敲定了。这几日皇帝一直在朝中濯选太子随行的大臣和侍卫。皇后听说这个消息气的差点拆了凤藻宫。不顾众人的阻拦,冲到提议太子赈灾的老臣家中,把他们几个的嫡子嫡孙都“请”进了宫。
随后几日在梁尚书的带头举荐下,建议太子赈灾的大臣家中基本都出了一个嫡系子弟作为太子的随行大臣。在太子一行人临行前,皇后以饯行的名义宴请了这些大臣家的贵眷。酒过三巡,皇后对太子说:“当年,你父皇就是在赈灾的路上遭遇刺杀。你大舅舅为了救陛下,死在了贼人的刀剑之下。今日在座的各位大臣都是一心为国的忠臣,想必你们的儿子孙子也一定继承了各位的家风。我不管在座的各位心怀什么鬼胎,既然是你们推举太子北上,那太子若是在北上之路出了任何意外,你们的儿子、孙子都要给我儿子陪葬!”
皇后随后转头对霍子安说:“子安,此次你作为太子护卫,一旦途中太子遭遇不测,即刻送随行的各位大臣,尤其是这些誓死追随太子的忠臣归天!”
李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狠辣的皇后,所有举荐的大臣这几日被皇后弄得家宅不宁,皇帝本意也不想让唯一的嫡子犯险,对皇后的做法完全暗中支持。
李昭一直回想着以前学过的赈灾知识,拿着自己写好的一个大纲,想去找李暄。李暄这几日忙的晕头转向,见到李昭草草的应付了两句,转头就去处理别的事了。李昭无奈,只能失魂落魄的往皇后的凤藻宫走。走到一半,看着猫在墙角落的李暲,对着一只小狗崽喃喃自语。
“小白,若是我再大一些,是不是就能去赈灾了。若是我立了功,能不能将我母妃接出冷宫呢?” 李昭的突然出现吓了李暲一大跳。李昭问李暲说:“三哥,对于赈灾之事有何看法啊?”
李暲知道自己的这个妹妹从小就聪慧过人,对她也不瞒着,直接把自己心中所想一股脑全告诉了李昭。“苍梧郡去年就因为大旱收成不好,头一年大旱,第二年蝗灾的几率就是大大提升。一些有经验的老人对此都会提前养一些鸡鸭鹅,让蝗虫还在幼小之时就被吃掉。我听夏师傅说,苍梧郡的郡守祖上是从姜国来的。我特地去藏经阁查了姜国历年的灾害情况。姜国用养鸭鹅的方法规避了不少次的蝗灾。这么简单的方法,苍梧郡的郡守不会不知道。”
李昭点了点头说:“是啊,这个方法早在朝堂上就有人说过了,不过林州的刺史说,从去年开始,苍梧郡及其周边各个郡县的鸡鸭鹅都遭遇了严重的鸡瘟,这些家禽根本存活不下来。”
李暲说:“是啊,这一切都发生的太过巧合了。像是有人特意安排好了一样。”
细思极恐,李暲的话说完,李昭和李暲就看着对方的眼神陷入了沉默。
李昭突然凑到李暲耳边说:“要想知道是巧合,还是有人安排的。咱们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如何看?”
李昭一脸坏笑的伏在李暲耳边说了一段话。李暲吓得抱起地上狗,转身就要离开。“昭儿,你可是疯了。记得前几年你偷跑出霍府被母后责罚抄经,手都要抄断了吗?”
李昭看着转身离开的李暲说:“你不想立功,接出你母妃了吗?”
李暲停住了离开的脚步,眉头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