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县令拎着官袍小跑地跟上,对于李孺人,贺县令认为有时候她胆子太大了,小心脏受不了,得问清楚了。
“李孺人,那您打算如何应对?我与他分属文武不同系统,无权抓捕审问他。”
“上一次是对方挑衅在先,给了无数借口理由,您借此解除了对方武装,我等才能顺势取之,今次可不同啊,您可不能乱来啊。”
在贺县令眼里,李静姝的想法天马行空,有时候令人防不胜防。
李静姝站定,回头看着众人,道:“我说过战事未弭,对方是今次兵祸的最后一股敌对势力,名正言顺,其余我自有计较,有事我也会一力承担。”
这话一出,众人就明白过来,李孺人要趁势一举拿下对方了。
贺县令依然摇头道:“此论过于牵强了,无论如何,对方是朝廷命官,逮捕审问,自有一套法理在,以这借口,强行取之,恐落人口实,还需从长计议。”
胡中官也帮腔道:“不错,李孺人,您身份何等金贵,哪里用得着以身犯险,跟一个区区九品巡检兑子。”
李静姝摇头,她不仅仅是想趁机一网打尽,而且还有绝后患,以及壮声势的想法。
至于理由牵强,确实有点,但战争时期,最是能获得临机决断和临机处置权力的时候,到时候完全看怎么对上陈述,是考验玩文字游戏的功力。
李静姝目前的陈述,只说了是四大家勾结曾氏三人,曾氏借机引来上千异族,围攻一内陆县城,这事将会是非常轰动和大条的。
她并没有打算把最开始是四大家以自己为诱饵的事也说出来,原因有下:
一是她本人也是受害者,不是发动者,但世人往往会有一种反逻辑反人性的受害者有罪论,有人会将导火索按在李静姝身上,那将是极度恶心人的事,李静姝虽然不怕,但绝对不愿沾惹上这么恶心的污水;
二是如果将自己牵连进去,容易让对方钻空子,变成是因为私人恩怨而不小心将斗争扩大化了,这样的话四大家的罪责会大大减轻,李静姝自然不会如他们所愿。
所以她决定把涉及自己的部分都隐瞒下去,包括曾宪成也一直被堵着嘴绑着也是这理由,接下来应对四大家,自然也得考虑到。
“诸位放心,你们的顾虑很正确,实乃良师益友,但都在我的考虑范围内,我自有主张,不必再劝。”
这话一出,胡中官在心中勾勒出对李静姝的一个初步印象。
非常有主见、强势,又能听取意见,不是一意孤行的人,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几乎不可能说动她,同时还懂夸奖他人的建议之心,这样的人如果再加上一个赏罚分明,将会是一个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上级,会有很多追随者。
“李刚,你立即组织数辆马车回村,将家中十三岁以上女学生全部接来,带上账簿和笔墨。”
众人一时云里雾里,不明白为什么李孺人会突然下这么一个不相干的命令。
李刚不管那么多,立马领命离去。
“贺县令,你派人去通知受害的富户,以及其他大户,务必马上去东城门外等候,此乃战时军令,让他们务必遵从,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李静姝神色严肃,自有一股威势,贺县令虽然想不清楚这里的门道,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这两道命令显然有些莫名其妙,众人一时猜测不到。
“两位中官,恰逢其会,这次兵祸,内奸尚在逍遥法外,我还得仰仗诸位的威风,请一同前行,协力捉拿要犯。”
作为钦差,代表朝廷和皇上,碰到这么大的事,他们是有义务了解、旁观和上奏的。
同时,李静姝的话里表示的是愿意分润功劳给他们,这是示好、拉拢和给功劳,没人会反对。
哪怕是胡中官这种太监,如果身上有一份协助平乱的功劳,在太监系统升职也更加容易,履历更加雄厚,更不用说潘校尉这种本身就是武职的军官了。
贺县令等人也是无语,他们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李孺人对于拉拢这一套是如此的熟练,什么时候都不忘把人往自家阵营扒拉,简直就是天生的喜欢立山头的土匪头子。
李静姝不再解释其他的,带着众人下了城楼,换了一匹马,吩咐人去喂养照料跑了一夜的大青马,又带上曾宪成,领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朝东门而去。
百姓们早有耳闻昨夜李孺人硬刚上千吐蕃兵的事,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这是官方放出的消息,西城很多青壮也在城墙上亲眼目睹。
所以在街上看到重甲背刀的李静姝,带着一票人浩浩荡荡地经过的时候,百姓们全都热烈地欢呼。
李静姝点头示意,马蹄不停,众人见状,立马尾随,等到了巡检使校场的时候,已经人山人海。
巡检使校场辕门前守着四个兵丁,还有拒马挡住路口。
四个兵丁看着前头那耀眼的女将军,领着一大群人乌泱泱前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