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耀阳在看到如棠做成了第一单生意后,马上调整了心态。
他平日里倒腾粮食,商业嗅觉很敏锐,意识到火车站是个巨大的市场后,他开始配合如棠。
用纸杯装海螺蛳,分给周围的人试吃,刚刚如棠也是这么招揽生意的。
围观的人一开始有些不好意思,摆着手说不要,但架不住于耀阳会忽悠,他视线扫过人群,最后落在一个看着就不好说话的老太太身上。
“大娘,听你口音是本地人,长了个利索面相,一看做饭就好吃,你给点评点评。”
被他喊婶儿的是个六十多岁本地老太太,看到这围了不少人,就过来看热闹。
看到卖炒海螺丝,老太太满脸不屑,感觉这不是骗钱吗,这玩意也能卖?
于耀阳把试吃的递过去时,老太太摆手拒绝,奈何小伙儿人帅会说话,把老太太一通夸。
老太太被于耀阳夸得晕晕乎乎,抓起一个放嘴里,这一尝,神态微微发生变化。
“好吃吗?”如棠期待地看着老太太,老太太虽然很想抨击一番,但不得不承认,这是她吃过最好吃的海螺蛳。
“炒得火候刚刚好,你是怎么调味的?”老太太问。
茶叶蛋女在人群外抻着脖子看,听到老太太这么问,嘴都要撇到耳朵后面了。
赚钱的营生,哪儿能告诉别人?
这老太太就是看人家炒的好吃,存着占便宜的心思过来问配方了,吃了大半辈子的海螺蛳,都不知道能这么炒。
本地人吃海鲜的方式可谓是朴实无华。
所有带壳的海鲜只有两种处理方式,蒸,或是煮,并把这种堪称粗暴简单的烹饪方式统称为“鲜”。
螃蟹和虾这么做自然没问题,但是带壳的小海鲜,还是有点酱汁更好些,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调味料算在副食品行列,也是金贵的很。
没有人舍得用如此金贵的调料搭配不值钱随处可见的小海鲜,所以哪怕是在海滨城市,如棠炒的这道菜也是禁得住考验,让人吃了为之惊艳。
面对大娘偷师的提问,如棠也不藏着掖着,大大方方的回答:
“想要把这道菜做好不难,我炒下一锅的时候你可以看看,很简单的,不过想要做的好吃,还是要看辣椒酱的品质,外面卖的辣椒酱很难炒出我家的味道。”
她敢把摊子支出来,也就不怕别人学,不可能有人炒出跟她一样的味道。
“这个蒜蓉辣椒酱是我家里秘传的,除了我们谁也做不出这个味来。我也不怕瞒大家,我们这个海螺蛳是不值钱,值钱的是这个辣椒酱,卖的就是个手艺和辛苦钱。”
老太太脸皮厚,站在边上等着看,此时周围一圈人已经尝过了,纷纷点头。
这里面也不只有外地人,本地人也围了不少,大家都在看热闹。
于耀阳分了一圈后,真有几个人掏钱买,于耀阳负责收钱,如棠负责招揽生意。
刚炒出来的一小盆海螺蛳很快就卖了一半,好多人尝过后觉得风味独特,一买就是2份,毕竟2份还便宜1毛钱嘛。
如棠又开始炒第二锅,几个本地大妈目不转睛的盯着,想要把手艺偷学来。
却被脑子活络的于耀阳当成了招揽客人的筹码,指着这几个围观大妈对其他人说:
“咱们本地最会做饭的婶子们都夸好吃的,肯定错不了。”
那几个大妈被当成揽客道具也不生气,毕竟小伙说的对极了,她们都自诩非常会做饭。
如棠长得漂亮,有问必答,一看就是好脾气的,于耀阳在边上接替了吆喝的工作,收钱麻利,随时都能跟人调侃几句,有人讨水喝他就给人家倒,也不收钱,小两口给大家留下不错的印象。
做生意往往就是这样,开张后,接下来的买卖就顺畅了,买的人多了,大家就都愿意往这凑,都想看看啥东西吸引了这么多人。
如棠第二锅炒出来,第一锅也卖完了。
她这一锅能炒3斤多,一份2两左右,人都有从众心理,看到这么多人围着买,还有人免费试吃,觉得好吃就跟着买。
第二锅卖得比第一锅还快,如棠的第三锅还没炒出来,第二锅就卖完了。
于耀阳开始组织买东西的排队,如棠一边颠勺一边叮嘱他,不要让队伍挡着路。
虽然这会马路上很少有机动车,但挡着路妨碍交通可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是初夏,天气还没有到最炎热的时候,可正午的阳光过于毒辣,站在炉子前的如棠很快就满头是汗。
现在排队的人多了,她也不需要颠勺表演了,连续的炒制还是让她胳膊有些酸。
当惯了事事不用动手的富婆,突然回到创业初级阶段,做起了体力劳动,难免有些不适。
可当她抬眼,看到正在招揽客人的于耀阳时,心里又亮堂起来。
阳光下,年轻的小伙子朝气蓬勃,如同这个时代一样,散发着勃勃生气,这个跟她过了小半辈子的男人,此时跟她一样年轻,共同面对着时代赋予的考验。
想到这,如棠充满动力,刚好,于耀阳也朝着这边看过来,如棠忙低头忙碌,不跟他对视,烟熏火燎的,她觉得自己的形象肯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