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海南部海域,索科特拉岛以东大约三百公里,“金奈”号驱逐舰上。
“报告!”
等通信军官拿着电文走过来,拉奥才放下了望远镜。
“由新德里发来的。”通信军官简单说明之后,才把电文递给了拉奥,随后就转身返回舰桥。
拉奥没有立即打开电文,在侍从展开椅子,从移动冰柜里面拿出冰镇汽水之后,他才走过去坐下。在喝了两口冰镇汽水之后,才展开电文。根本不用看,现在才下达命令,换谁都能猜到电文的内容。多半又是受不得已的因素影响,不得不推迟作战行动,攻击舰队继续在前沿海域待命。
反正,这也不是第一次。
不过,这次还真不一样。
还没看完电文,拉奥就放下冰镇饮料,随后还站了起来。
“下达命令……”看到站在舱门的是侍从,拉奥径直就走了过去,准确说是通过舱门进入了舰桥。
侍从不是海军官兵,也不在战斗编制之内。说得直接点,“侍从”这东西就是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糟粕。在当时,英国的军官都有侍从,而且几乎都是本地的土著居民。最初给军官安排侍从,主要是方便沟通,毕竟殖民地的居民未必都会说英语,更加别说还有千奇百怪的方言。没有能说方言的侍从协助,英国军官肯定是寸步难行。只不过,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之后,侍从逐渐演变成了军官的附属产物,主要任务变成照顾军官的起居,为军官提供私人服务。有意思的是,在一百多年之前,进入铁甲舰时代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就改了这个陋习,别说普通的军官,即便是舰队司令官都不能带侍从上战舰。可是在印度海军,却一直延续至今。
虽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印度海军进行了几次改革,对侍从做了明确规定,自舰长往下,不得带侍从上舰,尤其是在执行战斗任务的时候,但是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几百年的陋习不是说改就能改掉的。更何况,印度社会上下都没有摒弃“种姓”观念,又如何让高高在上的海军军官放弃传统?对来自高种姓阶层的军官来说,那就更加如此了。拥有侍从本身就是身份的象征,而在战舰这个封闭的社会里面,有什么是比高人一等的地位更重要的呢?
拉奥就是高等种姓,而且是海军世家。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在三十五岁之前就成为驱逐舰的舰长。
不过,在“金奈”号上,只有舰长有侍从。
到不是其他军官不想要侍从,毕竟大部分海军军官来自高等种姓,家境都不错,负担得起侍从的费用,而且雇佣一名侍从也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战舰上没有多余的地方来安顿侍从。
别看“金奈”号是满载排水量接近七千吨的防空驱逐舰,内部空间却不够宽敞。
主要就是,在有限的舰体内,安装了太多的电子设备与导弹武器。比如说
,在舰桥前方与烟囱后方各安装两组八联装“巴拉克8”远程防空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在舰首,还有两座八联装用来发射“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的3S14E垂直发射装置,还有一座七十六毫米超快速舰炮,四座AK—630近防速射炮,两具RBU—6000火箭深弹发射器。更要命的是,这么多武器,还有雷达等电子设备,来自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却需要整合到一艘战舰上。如果印度拥有足够强大的造船能力,问题还不大。只可惜,印度的造船工业根本不值一提。换个角度看,印度真要拥有强大的造船能力,也不会弄出这种“万国牌”战舰了。也就是造船能力不行,印度海军又不肯降低行能要求,而且不愿意放宽吨位,也才在接近七千吨的战舰上配备七十六毫米主炮。除掉少数几个欧洲国家的大型战舰之外,就只有印度海军的驱逐舰配备这种舰炮。
其实,也就是需要把各个国家的武器系统集成起来,而印度的造船工业与舰船设计能力又十分的拉胯,所以“加尔各答”级的内部十分的凌乱,不但浪费了大量空间,还导致很多功能区域面积过小。在这艘标准载员达到了二百五十人的战舰上,总共只设计了不到两百张床铺。在保证了军官与技术士官之后,留给近两百名士兵的床位还不到一百五十个,印度海军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在水兵舱设置吊床。更要命的是,餐厅也没有达到设计标准,就算以三班倒的方式安排就餐,也无法保证为全体官兵提供正常的一日三餐,很多时候就只能让官兵吃盒饭。
要说的话,这也是“加尔各答”级只建造了三艘的主要原因。
与“加尔各答”级相比,后继的P15B“维沙卡帕特南”级,在导弹武器与电子系统没出现本质变化的情况下,把满载排水量提高到了八千吨,增加大约一千吨,也就为了让布局变得更加合理。只不过,“万国造”所存在的问题,在“维沙卡帕特南”级上同样存在,而且更加的突出。
舰桥里面,轮值的官兵都在自己的岗位上。
“舰长!”
“下达命令,全舰进入二级战备状态。给‘契尔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