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角”的北面就是“愤怒沙漠”,而且东北方向就是一望无垠的戈壁,中央山脉与西部山丘都在几十公里之外。说起来,这或许是整座岛屿上,面积最大的一块平地,只是异常的干旱。
还有,一年四季都酷暑难耐。
太阳已经掠过天顶,正缓慢的向西边落下,只是离天黑还有几个小时,就算到了夜间气温也未必会立即降下来。通常要到后半夜才会降温,在凌晨四点左右会出降到最低,往往会比白天的最高气温低二十摄氏度,旱季跟雨季交替的时节会出现三十摄氏度的温差。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愤怒沙漠”变成了生命的禁区,即便是最顽强的动物,都难以在此生存下来。
要说的话,人类的生存能力并不比野生动物强多少,在炎热的沙漠里面同样会感到非常不适。只不过,人类可以使用工具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比如搭起遮阳棚,抵挡倾泻下来的毒辣阳光。
盯着前方沙丘顶部,那台还在熊熊燃烧的全地形车看了一阵,巴特利特回过头,朝站在身后的格威内特投去询问的目光。格威内特没任何反应,不知道是没有注意到,还是在装聋作哑。
显然,更有可能是后者。
大概三个小时之前,也就是遭到炮击之后不久,CIA就发来消息,由“布什”号出动的侦察机发现一支在“愤怒沙漠”里向南行进的队伍。关键是,这支队伍有很多车辆,在沙漠里的行进速度达到了每小时三十公里。以这个速度,将在三个小时之后到达“咆哮角”,而且肯定会发动进攻。对方有车辆,也就肯定有重型武器,比如机关炮,自动榴弹发射器,火箭筒与反坦克导弹。关键是,该部队的规模还不小,只是全地形车就有大约五十台,至少都有几百名武装人员。不管怎么看,派往“咆哮角”的先头部队肯定撑不住,搞不好会被敌人全歼。
CIA发来消息,其实就是在提醒巴特利特,让他立即派增援过去。
其实,巴特利特在此之前就已经派了增援过去,格威内特安排的一支有一百人,还有几部装甲车辆的队伍。只是在当时,巴特利特没想到,“共同使命”军团竟然如此迅速的做出反应,还派来了大部队。关键不是敌人的兵力,而是几十台全地形车。虽然全地形车没法跟装甲战车相提并论,大部分全地形车根本没有装甲,但是在特殊环境里面,全地形车能为进攻方提供巨大帮助。真要说的话,只是强大的战术机动能力,就需要防守方增加几倍的兵力才能应付。
巴特利特不敢耽搁,立即组织起队伍向“咆哮角”进发。
按照他的部署,大部队都跟随他去“咆哮角”,只留下一个中队的五十名雇佣兵负责守卫登陆场,救助受伤的人员,以及抢修损毁的装备。毕竟后面进攻古拜港,依然得把预置舰运载的物资送上
岛。
当然,这也是为了躲避炮击。
“共同使命”军团不但拥有大口径榴弹炮,还拥有远程制导炮弹,而且没人知道“共同使命”储备了多少炮弹。针对登陆场的炮火打击突然就结束,未必是用光弹药,更加有可能是炮兵在转移阵地。毕竟“柯克兰”号驱逐舰就在几十公里之外,只要锁定“共同使命”的炮兵阵地,就能够开火反击。在现代化战争中,炮兵留在一处阵地上持续射击,等同于插标卖首。这也意味着,“共同使命”军团拥有的是自行榴弹炮,而且有一批素质不错,精通战术的炮手。真要是如此,那么在到达下一处预设阵地后,那些榴弹炮就会再次开火,消灭残余的敌人。
只要弹药充足,只是那些自行榴弹炮就能消灭登陆的“黑眼罩”军团。
别说是雇佣军,哪怕是美国陆军,也无法顶着炮火打击,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沙漠里行进几十公里。可以说,在完全暴露之后,只要遭到炮火的覆盖打击,不管有多少人马,都会被炮火击溃。
为此,在离开海滩之前,巴特利特就联系CIA,要美军提供火力压制,不给敌人炮兵再次开火的机会。为了引起CIA的重视,巴特利特还明确提到,如果不能消除来自敌方炮兵的威胁,就肯定没办法攻占索科特拉岛。言外之意也就是,如果美军仍然在隔岸观火,就只能放弃进攻行动。虽然遭受了惨重损失,而且没有给敌人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损伤,撤回去等于承认失败,但是留下来就会全军覆没,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更何况,巴特利特带来的雇佣军未必会死战到底。只要认定没有取胜的希望,那些原本忠心耿耿的手下会立即用枪口顶住他的额头,让他下令向敌人投降。搞不好,像格威内特这样的狠角色,还会拿他的脑袋去跟敌人买命。
要指望雇佣军死战到底,显然是痴人说梦。
所幸,CIA给出了肯定答复。
“布什”号已经进入了战斗状态,派出侦察机搜寻“共同使命”军团的榴弹炮,而且在找到之后会立即出动舰载战斗机发起打击。如果有需要,比如说情况紧急,还可以让“柯克兰”号驱逐舰开火。首先动用舰载战斗机,其实是为了避免卷入冲突,毕竟“布什”号搭载了隐身战斗机,可以在不被外界发现的情况下发起打击。更何况,“硫磺岛”号也搭载了隐身战斗机,也能派出去执行打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