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极限营救> 第11章 政变爆发(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政变爆发(一)(2 / 3)

近海活动的小型舰艇。空军在名义上装备了六百多架作战飞机,大部分都是支援飞机,只有少数战斗机,而且除三十多架进口的JAS—39E/F之外,其他都是破旧不堪的第二代战斗机。这样的武装力量,别说是侵略其他国家,即便是保卫边境都很吃力,事实也确实如此。巴西的北

部与西部边境大部分都不设防。这两个方向有亚马逊丛林与安第斯山脉,而且大片地区都无人居住,就连原始部落都非常少见,也没有必要设防。

巴西都是如此,阿根廷更加不用多说。

其实,在内乱不断的情况下,拉美国家也无力对外扩张,即便是对外发动战争,那也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也正是如此,众多拉美国家的军事力量,不是针对外部侵略者,而是国内的叛乱分子,在进行军事建设的时候自然会朝这方面倾斜。关键是,即便在冷战时期,那些获得苏联与古巴支持的游击队,使用的武器装备也很落后,通常只有轻武器,而且没有接受系统全面的培训,战斗力差强人意。对付这些跟乌合之众差不多的武装力量,根本不需要先进武器。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先进武器根本用不上。比如在丛林里面作战,主战坦克就只能抓瞎。

阿根廷面对的现实情况,也就是如此。

前面已经提到,阿根廷的核心地区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是南美洲,乃至全球最为丰腴的温带平原。也正是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的几十年里,阿根廷依靠发达的畜牧业,成为南美洲地区唯一的高收入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年,阿根廷还是很多欧洲人眼里的世外桃源。仿佛那地方就是《圣经》里面的伊甸园,遍地是牛羊,人人都丰衣足食。

沃尔夫选择阿根廷,而且花重金买下农场,就与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有关。似乎在这座世外桃源就能抛掉所有烦恼,幸福安康的过完余生。事实上,在纳粹战败之后,就有很多战犯逃到阿根廷。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大战结束几十年之后,都偶尔有藏匿在阿根廷的战犯被人找到。

正是如此,哪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沦落成为发展中国家,也不再富裕,甚至多次遭受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洗礼,阿根廷民众的生活都还过得去,不至于缺衣少食,没到完全无法生活的地步。

说得直接一点,依靠发达的农业与畜牧业,哪怕是关起门来,不与外面的世界往来,几千万阿根廷人都能养活自己,并且世世代代的延续下去。要说有什么不足,最多就是跟时代脱节。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阿根廷缺乏能够让叛乱组织生根发芽的土壤。

当然,这本身就跟地理环境有关。

阿根廷北部主要是平原,而且没有可以据守的天堑,只需要投入少量兵力,就能控制一大片地区。南部的山区,因为气候非常的寒冷,土地也十分贫瘠,又缺乏矿产,没有多少城市与村镇,居民也少得可怜,同样缺少滋生叛乱的土壤。更何况,就算发生了叛乱,对布宜诺斯艾利斯也难以构成威胁。

显然,在既无内忧,又无外患的情况之下,自然没理由重视军备建设。

要说

的话,阿根廷比巴西还要稍微好一点,毕竟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局没放弃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主张,就算遭到欧美国家的集体制裁,也要想办法,并且投入足够多的资源保持一支基本的武装力量。只是跟空军与海军比,陆军的地位要低的多。道理很简单,哪怕再次跟英国爆发战争,并且被皇家海军击败,阿根廷也不会因为战败而灭亡,本土安全与国家延续有足够的保证。毕竟现在的英国,早不是当年的日不落帝国。别说入侵阿根廷,能不能在十年之后弄到足够的战舰,像当年那样组建特混舰队远征南大西洋都是问题。英国现在依靠的,或者说还能够依仗的,只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以及在需要的时候未必能够发挥作用的战略打击力量。如果只是规模有限的常规战争,哪怕组建起特混舰队,并且再次取得了胜利,英国也没有入侵阿根廷的军事实力,何况当今的国际社会也没有发动灭国战争的必要条件。可以说,就算按照最为恶劣的情况考虑,英国获得了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欧美国家的支持,阿根廷遭到国际社会集体制裁,英国在夺取了制海权之后,最多也就派遣舰队封锁阿根廷,然后是由国际社会发起的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封锁与禁运。战略封锁与军事禁运肯定能够压垮阿根廷的经济,并且瓦解本就遭到重创的武装力量,不过未必能够让这个国家崩溃。也无需让阿根廷崩溃,伦敦当局的目的最多就是消除威胁,确保对福克兰群岛的实际控制。

显然,英国根本不会入侵阿根廷本土。

再说,哪怕只是给美国面子,维护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声望与信誉,英国也不会把矛头对准阿根廷本土。要不然,在马岛战争结束之后,阿根廷也不可能马放南山,完全放弃了国防建设。

不要忘了,在马岛战争期间,英国也没打击阿根廷本土。

正是如此,陆军一直是三军之末。

不过,并不等于说可有可无。

之前已经提到,阿根廷的北部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面的三个邻国,也就是巴西、巴拉圭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