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的胡主接到从金陵城里传来的消息,脸色阴郁的要拧出水,但他不得不面对大明这个庞然大物。
陈平是谁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该怎么办?
服软吗?那是不可能的,服软后江山怎么办?宁为鸡首,毋为牛后,这是大明朝的话。
胡主召集群臣,众人皆惊,都劝胡主见好就收,安南弹丸之地根本无法扛住大明的怒火。
胡主很生气:“服软?服软是要掉脑袋的,把皇位还给陈氏,我活不了,你们难道就能独活?真以为陈氏不会杀人吗?”
大家才想起还有这茬,那么他们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反抗到底。
胡主命户部准备粮草,每家每户都要出粮,兵部调集兵马准备作战。
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他快速给阮孝写封信,告诉他无论大明说什么都要听,但私下里却跟信使说,“告诉阮孝,让他想尽办法拖住大明,等明年我们准备好,就不怕大明翻脸。”
阮孝的信使又快马加鞭赶回金陵,一来一回接近两个月,抵达金陵时,第一场雪已落下。
阮孝接到命令后,立刻回复朱棣,他说道:“陛下,臣等自然愿意归政陈氏,但这个陈平,下臣是真不知道,而且下臣也没听说过有陈平这个人。”
“你胡说,我爹是安义王,你怎么能不知道?”
陈平极为恼怒,准确地说他是安义王的儿子,但安义王有四十多个儿子,有几个人不为人知似乎也不是什么蹊跷的事儿。
朱棣恼火:“他是不是陈氏后人,跟你们的关系大吗?”
阮孝不卑不亢,“下臣明白皇帝陛下苦心,但安南陈氏家族已然绝后,倘若把皇位还给这位不知真假的陈氏后人,陛下的苦心不就白费了吗?”
朱棣不吭声,陈平确实没有什么证据,但朱棣选择相信他。
如果是私交自然不用说什么,但现在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交往,他的身份问题必须要澄清。
陈平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陈氏族谱,“陛下,下臣藏有陈氏族谱,请陛下派人与我一同回安南,取回族谱,族谱能证明我的身份。”
其实陈氏也有类似金碟玉册之类的东西,就是皇帝的族谱。
朱棣准了,为保他安全,特意派遣一千名精干护卫,护送他快速回国。
陈平早预料到此去不会太平,负责护送的人叫朱勇,他对朱勇说:“胡氏肯定不会让我安稳回安南,恳请将军想个办法。”
朱勇听从建议,几人商议后便出发。
一路上朱勇大张旗鼓,摆开仪仗,因为人数太多所以只能骑马,用时一个多月抵达安南边境,朱勇手持诏书,命安南人出来迎接。
然而事情果然如陈平所料,刚至安南境内那夜,便被人埋伏。
不过由于这一千人皆是三大营中精锐,所以并未成功,他们利用火枪成功击退来犯之敌。
天亮后,朱勇派人叫来安南郡守,大骂一顿,安南人卑躬屈膝,一再道歉,同意加强安保。
然而朱勇的行进速度极缓慢,一天顶多二十多里,多了不肯前行,说是士卒们要养精蓄锐,以备不时之需。
朱勇不但让安南人提供粮草,而且还要提供女子,夜里又不肯睡荒郊野外,必要睡百姓家中,折腾得安南鸡飞狗跳,片刻不得安宁。
如此折腾了足足半个多月,朱勇忽然要撤回。
安南群臣大惊失色,胡主猛然醒悟过来,懊恼得直拍大腿。
“遭了,明面上的那个人必然不是朱勇。那个陈平肯定也是假冒货,真的早就悄悄潜入安南啦!”
胡主还是很聪明,但醒悟过来时已晚。
原来朱勇早就察觉到有人鬼鬼祟祟跟踪他们,为了以防万一,就让手下假扮自己,又胡乱找个安南人假扮陈平,呼风喝雨,折腾安南。
自己则带着四五个人,快马加鞭赶去安南境内。
带着陈平取了族谱再快马回来。
等他们回来,大军自然回撤。
来时慢如蜗牛,去时疾如秋风,一天行上百里,两三天时间就回到大明境内,胡主空有雄兵,也只能徒呼奈何。
陈平回来后,将玉牒金册献给朱棣,朱棣一看,他果然是安义王的儿子。
阮孝无话可说,只能打个哈哈,道:“果然是安义王的儿子,自然当得国主。我这就去信给我主,告诉陈氏后人已找到。”
此时临近年关,朱棣就算不想忍,也不是出兵的时候。
过年时又拖延了个半个多月,等来年开了衙,朱棣询问阮孝,安南主可有什么书信。
阮孝无奈道:“陛下,冬日道路难行,下臣已经尽量派人快速回还。”
又过足足半个多月,书信终于回来,胡主给朱棣的奏表中,诚惶诚恐,先向朱棣请罪,接着又告诉朱棣,他愿意将皇位还给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