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从朱高炽这里又学到了无用的知识。
出门时他还在思索金银与货币的关系,这有点违反常识,因为金银在大明就是货币,但根本没人想过,假如不用他们做货币,该用什么?
金银的金属属性自动被人忽略。
从金陵出发的使者,带着庞大队伍,合计共有四百余人。
其中三百人都是护卫,正使乃是郑和。
八月初离开金陵,至九月,已经抵达宁夏。
郑和携带着朱高炽的书信,前去拜见黑的儿火者汗,也就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大汗。
今年黑的儿火者汗正在积极帮助帖木儿准备东征大明。
帖木儿在征服了中亚与西亚后,开始把目光瞄向东方,那里曾经是他们先祖控制过的最富庶的国家。
黑的儿火者汗尽管名义上倾向于大明,但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根本没办法撇开帖木儿帝国,帖木儿不仅仅是他的妹夫,同时也是一个巨大国家的统治者。
真心也好,实意也罢,他都必须要满足帖木儿的要求,大明未必会打过来,但帖木儿一定会给他足够的教训。
朱高炽在使者队伍出发前就已经知道这种情况,所以这次除了带着足够的礼物外,同时还带着足够的威慑,火炮三门,火枪三百杆,火药四千斤。
这样规模的火力,几乎可以打一场灭国战争。
朱高炽也正是这么交代郑和的,“你身为大明人,行走在外,绝不能受任何委屈,你代表的是大明,我大明绝不害怕打仗。
这三百人都是精锐,有他们在,你能安全回来。”
朱棣当时也在旁边,并未说话,证明已经认可朱高炽的说法。
九月他们抵达嘉峪关,这里就是大明最后的疆界,嘉峪关守将郑龙将他们送到嘉峪关口,道:“郑公公,这里就是大明最后的国境线,再往前就是亦力把里,末将只能送你到此。”
郑和道:“有劳。”
“郑公公请放心,一旦有任何变故,请快马来报末将,末将必然倾城相救。”
“多谢郑将军!”
在大明军队的军歌声中郑和踏上亦力把里的领土,刚进去不久就遇到守军,通报姓名后,守军飞马回报黑的儿火者汗。
但此地距离亦力把里的京城,两三千里地,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抵达。
郑和的随从威武高大,而且众多,身上都带着明晃晃的刀剑,他们也不敢阻拦,只得放行。
自进入亦力把里之地后,天气明显变凉。
黄沙漫天,遮天蔽日。
郑和却十分坚定,按照朱高炽的说法,穿过亦力把里,再走一两千余地,便能抵达天方。
那是郑和心之所向,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去朝拜一次,这是每个绿教信徒的终身信念。
大漠行军十分枯燥,但来自朱高炽军校毕业的那些学生却格外活跃,他们不断在纸上写、记,每到一处必然派出五十余人前方探路,四处打探。
他们甚至还随身携带着各种仪器,连郑和都没见过。
当初挑选护卫时,朱高炽特意把这些人塞进来,肯定不是让他们当个花瓶,他们身上应该怀揣着某种目的。
亦力把里对国家的管控实在不强,因为这就是一个以蒙古文明为主体的松散联盟,所以不能像华夏那样,一直派人跟随,他们只派少数几个人。
而他们也看不懂那些学员在做什么。
亦力把里派出来的是个百夫长,那百夫长瓮声瓮气问士卒:“你们在做什么?”
士兵回答:“我们想来租赁土地,所以需要明白这里的降水条件。”
“降水条件?”
“是的,也就是一年可以降多少雨。”
百夫长道:“这里常年不下雨。”
士卒笑道:“这不准确,如果要在这儿种植大量的棉花,常年无雨可不是个准确说辞,也没办法安排棉花生产,所以必须要更精确的数字。
比如一年降水可以达到五十寸,或者一百寸之类的。”
百夫长道:“那你们还能在这儿呆上一年不成?”
“那不可能,每个经过的地方都需要测算,大概计算清楚就行。”
“这也能算出来?”
百夫长有些傻眼,他忽然觉得这些东方士兵深不可测,就连他们带着的测距仪也是仙家法器。
实际上这些士卒干的事是绘制地形图,根本就不是什么降雨量。
郑和知道内情,心里估摸着肯定要把亦力把里打下来。
他也觉得不像话,这里本就是汉唐故土,干嘛让蒙古人占着?占着也不好好经营,你看这里被糟蹋成什么模样。
想当年西域三十六国时,这里是何等繁华,来自丝路的驼队绵延不绝,如今什么都看不到,地面上全都是黄沙。
这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