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否认朱高炽的厉害,他只带一千人马便平定山东之乱,算不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也足够载入史册。
历史上除唐太宗,也就是他。
但他搞出来的事情实在太大,孔家的面孔被他狠狠揭开,连血带肉撕下,引得士子争论,百姓嘲讽。
又要搞出户籍改革这种骇人听闻的事儿,虽然被成功阻止,但谁也不知道这位爷将来做了皇帝会不会清算。
为表示对朱高炽重视,朱棣派出自己仪仗,代表自己出迎。
接官亭中除六部尚书外,魏国公、曹国公、淇国公也赫然在列。
大明朝廷半壁江山都在此处聚齐,他们穿着盛大服装,整齐迎接朱高炽与朱能。
朱高炽乘高头大马,一路夸耀,直抵紫禁城。
朱棣在紫禁城门口迎着朱高炽。
这既是一个父亲的期待,又是一位皇帝对重臣的嘉奖,饱含复杂情绪的朱棣望着朱高炽,说不上骄傲还是忧心。
他回程的这段时间,山东布政使快马急奏:山东之流民,尽被朱高炽的棉花田、棉纺工厂吸引,甚至导致有些小地方的县城都为之一空。
朱棣目瞪口呆,头晕目眩。
她第一次深刻认识到,朱高炽放出来的不仅仅是几个企业,而是一头凶猛的怪兽,这头怪兽将无情吞噬封建帝王的统治基础。
但他无法清晰指出这头怪兽究竟是什么力量。
他并未把这种情绪表现脸上,而是深深隐藏,笑吟吟说:“真是我老朱家的千里驹。”随后父慈子孝,共同回宫。
每次回宫的流程都是类似的,首先与朱棣见面,随后再回后宫拜见徐皇后,以及其他诸妃,回寝宫前再与几位兄弟见面。
忙完一切,已经过去四五天,朱高炽带来的争论基本平息。
紫禁城里安静祥和。
大明帝国,这个刚刚经历过两次大战后的庞大国家正缓慢恢复力量。
朱高炽的主要精力都被永乐大典、字典以及甲骨文所占据。
这段时间他主要忙碌的就是这几件事。
其中,朱高炽最为重视的还是永乐大典编纂工作,当初朱棣只给朱高炽一个副总裁的位置,这个总裁跟我们后世的总裁有些区别,完整的意思是总理裁决。
朱高炽一边忙于各种作坊的安置工作,后来又忙于山东地区的乱局,所以暂时没顾上。
如今一切杂务都已解决,是时候好好整理整理这些文化遗产。
解缙主持着字典、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而甲骨文则主要是建文旧臣在负责。
朱高炽回来后最先去的地方就是甲骨文院,也就是俗称的文字院。
如今金陵城里的文字院有两种含义,百姓口中的文字院在长安街上,与六部五府相距不远,而朝廷内说文字院一般指的是位于牛首山下,建文旧别墅内的文字研究中心。
文字院里很安静,初春,柳树抽芽,嫩草破土,研究甲骨文的诸位大臣都是学问高超的儒生,朱高炽进来并未让人通报,而是信步走进,像是游客一样闲逛。
前院几株梨花盛开,飘香四野,只见到齐泰与几个文臣闲坐梨树下,不知谈什么,兴高采烈,他们无意中看到朱高炽,谈话立刻停止,不再进行。
朱高炽笑道:“我来看看你们研究得怎么样。”
齐泰起身淡然行礼,那是出于客气而不是真心,“谢殿下关心。”
朱高炽随意坐下,压压手:“都坐,我没那么可怕,也不是要杀你们,我只是想告诉你们,甲骨文的研究非常重要,最近有什么成果?”
众人都不吭声,朱高炽也不恼,拿起小壶给自己倒杯茶。
现场只有他喝茶时发出的声音,像刀子刮着众人的心。
齐泰道:“如今已破译出一百余字的意思。”
朱高炽道:“哦,速度有点慢啊,不过这也不能怪你们,这个时代的检索手段还是太落后。”
不是落后,而是几乎没有,全部依赖个人超高的记忆。
哪里像是后来呢?直接搜索,就能检索出浩如烟海的资料。
“甲骨文研究是一方面,你们之中应该有金石大家,金文、篆文也得研究,重点研究文字的演变进程,如今我们的文字还需要不需要演化?”
其中一人好奇道:“还要演化?还能怎么演化?”
朱高炽以手蘸茶写下个云字,“这就是云字,意思是说,空中的云需要再加个雨字头,这种区分与添加真的是有必要的吗?”
那人争论道:“这实在太有必要,此简写云,只作假借使用,带雨字头的则指代本意。”
朱高炽道:“但这个云字本身意思就不多,做假借时,只等曰字,如果把他们合并,全部简化为云字,是不是简单的多?我看唐宋时人的楷书作品,几乎都是简写。”
“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