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开卷第一回也!
作者自云:因曾经历过一番苦心研究之后,心血耗尽之时,方发掘出中华文明遗落之一段历史。
盖此段历史文字或藏于三坟五典,遗迹或隐匿于名山大川之中,事迹或流传于市井小民之耳。此段历史与夏商周三代以下五千年历史大有关系,期间我中华文明史对此历史多有借鉴仿效之处。
我虽未学,下笔无文,却不敢将此段历史湮没无闻,又何妨透露于世,以证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之历史,或可将《二十四史》改写也未可知。
话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下炼成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女娲娘娘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剩了一块未用。那块顽石在那里自怨自艾,正所谓无可奈何落人间,不免将女娲娘娘埋怨一番。
女娲补天完成之后,遂跨海而去,居于南极仙山之处,非仙人不可到达。世人传说,在大陆南端之天涯港,可以乘船前往南极。但是,茫茫大海,纵然是老于航海的水手船工都找不到去南极的道路。因此,世人再无缘分可见女娲娘娘,只有这无稽崖是女娲补天处,被世人永远铭记。
方今天下分为七国,大荒山无稽崖位于西北蛮荒之地的昆仑国流沙郡无稽县,正是远离中土的所在。昆仑国内东南群山遍布,西北平旷之处又有一面积极为巨大的沙漠,名曰流沙,方圆八千余里,大荒山正在流沙西边。
也许是女娲佑护,流沙之地寸草不生,只在大荒山,虽然名曰荒山,但是山上奇树佳木密布,豺狼虎豹各类奇珍异兽聚集,这天造地设的奇观让附近方圆数十里百姓深感女娲庇佑,齐感女娲娘娘无上法力,造福世间百姓。
时任昆仑国王,因为感念女娲补天的功劳,遂派出使臣出使其它六国,提议在无稽崖上修建女娲宫,以便祭拜。六国一致同意,无奈无稽崖高达一万八千丈,壁立千仞,正是猿猴愁攀援的地方,更不要说普通人了。
七国君臣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忽然一白衣少年骑着凤凰从天而降,说是奉女娲娘娘旨意,协助七国修建女娲宫。众人大喜之下,只看见无稽崖下垂下一条铁链,少年告诉众人,此铁链系在崖顶的补天石上,众人可以借助铁链的力量,将无稽崖凿开一条山路,就可以如愿建造。
七国各出一千名精壮劳力,携带斧头、榔头就在这光洁的崖壁上硬生生凿开一条小路,崖顶贯通之时,女娲宫建成之日,七千人只剩下十余人。
忽一日,天雷隆隆,一道闪电,正好劈在这顽石之上。雨过天晴,风轻云淡,顽石内竟然有美玉九块,都是鲜明莹洁,清澈透亮的宝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芒散于四方。
来到崖顶的七国君主看到这九块美玉,就提议各国各分一块,以为传国之宝,剩下的两块就供奉在此。七国君主下得崖来,命人将上山的小径建造七重大门,每一道门的钥匙分别掌管在各国君主手里,并设下各类陷阱和防卫措施,以资安全。七国君主又各自选派十余名勇士在崖旁守护,并议定女娲宫修建之年为天下公认之纪年,就以本年为天历元年。
又不知过了多少日月,有两位仙人从无稽崖下走过,看到崖顶金光闪闪,遂架云飞升,看到一块美玉在那里吟诵。
一仙人说:
“万丈光芒明焰里,一星飞堕从南极。你这石头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在这里自怨自艾。”
那美玉说道:“我笑补天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因此感慨,不妨惊动了仙人,恕罪恕罪。”
另一位仙人道:“洞壑穿云,来今往古,适意人生随处好,何必知是在何处。”
那美玉又道:“顽石一生无别好,琴心三叠有谁知。今宵崖顶相期会,弹到西山月落时。”
两个仙人呵呵大笑,相顾而言:“这是一块顽石,不如将它带入红尘世中,在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那美玉欢心雀跃,说道:“托赖吾师看顾,不知道携我去往何处?”
仙人呵呵大笑,不复再说,将美玉塞入背囊之中,带入那红尘俗世之中,后人有曹雪芹人士,记录此事,遂成就《石头记》一书传世。
只剩下另一块美玉,莹润透明,每当月明之时,光芒四射,就此在崖顶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