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珣打了几个喷嚏,疑惑:“有人念叨我?难道是那个小娘子?”
唉,像他这么优秀的人就是多人惦记。
再过几年,家里的门槛都能被媒人踏平。
在家过了一个中秋节,就到了晏珣上学的日子。
晏鹤年帮儿子背着书篓,口中念念有词。
“上学了要听先生的话,莫与人争执。”
“食堂的饭菜比外面便宜,有道粉蒸狮子头不错。”
“进度跟不上也别着急,咱们慢慢读……”
哈哈哈!
终于可以过一把老子的瘾,把老儿子对他的嘱托通通还回去!
晏珣:“……呵。”
论怎么当学生,我比你有经验。
穿过一条条热闹的大街小巷来到汪氏族学,外面已经挤满了新学生。
相识的互相招呼:“敬亭兄也来了?兄台是有名的神童,有你在,岁考哪里还有我什么事!”
“哪里哪里!仲泽兄是车逻社学神童,岁考第一必然是你。”
谁还不是个神童呢!
晏珣跟父亲进了族学的大门就分开了,印书坊在最靠后的一个偏院。
他接过书筐自己背着,发现有一点重……放下翻了翻,一时有些哭笑不得。
除了书籍和笔墨纸砚,还有些糕点蜜饯,甚至还有个剥好的大柚子。
爹以为他去郊游?还是怕他上课期间饿了?
沉甸甸的父爱,背就背着吧。
汪氏族学在城中黄金地段,占地面积就不像一些建在山上的知名书院那么大。
但规规整整的重重院落,在普通学生眼中已经很气派。
神童们走进其中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恨不得做几首诗直抒胸臆。
新生的教室在第二进。
神童们不再互相吹捧,怀着兴奋又期待的心情,礼让着排好队走进一个敞亮的院落。
四周是一圈净几明窗的教室,院中有块空地和一座小亭子。
亭子四周种着紫竹,夏日在此读书想必很惬意。
几位师兄在亭子里,严肃地说:“排好队上前领书,莫要拥挤!”
晏珣站在队伍中,领了《族学训规》一本、时文集选一套……书篓的重量又增加了。
师兄们宣读校规和课程表——
晨读:老师带读、集体诵读、抽人读书;
习字:练习寸楷两百字;
讲经:老师讲解四书五经。
午餐时间。
背诵:温习书本,背已学内容;
辞章:讲诗词、古文。
布置课后作业。
散学。
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可都是打基础的课程。
“万丈高楼平地起,望诸位师弟扎扎实实地学习。明年通过考核升入高一级,就会重点学习八股文章、以及诏诰表判等科举题型。”
一些已经在私塾完成基础学习的学生不高兴,他们是冲着汪氏的备考技巧来的!
有人大声问:“请问师兄,我明年就要下场科考,可以现在就去上高一级的课程吗?”
师兄耐心回答:“月考时,你可以去考高一级的题目,通过就可提前升级。”
众神童互相对了对眼神,都觉得自己在新生班待不了多久。
嗯……大概就只有那个眼生的“六十六”号会一直待着吧?
读书人的圈子说大不大,城中有名的神童互相间都有所耳闻。
只有晏珣,是一个外来者,偏偏闯进了他们之中……像一头闯进狼群中的大狗狗。
晏珣:……
师兄们讲完规矩,就挥了挥手:“排好队进教室,先生已经到了。”
“哎呀!怎么能让先生等我们!”
新生们听见,连忙排队进教室……又都想排第一个,顿时乱糟糟的像一群拥挤的鸭子。
师兄们纷纷摇头,小孩子没定力,还想跳级?
月考的题目会教他们做人!
晏珣排在后面,背着重重的书篓走进教室,前面已经坐满了,他只能在后方角落的空位坐下。
授课的是一个老先生,似乎视力不太好,举着一个叆叇在看书。
他没有招呼新学生的意思,也不管第一排坐的是谁,将书本凑在眼前,摇头晃脑地读:“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这是给新生们的训诫。
一个身材高大、身穿斑斓锦衣的学生从后门溜进来,一屁股坐在晏珣旁边,高声问:“先生,子曰‘食色,性也’,为什么又说要戒色?不矛盾吗?”
新生们纷纷看过来,何人如此大胆?
第一天入学就敢挑衅老师?
晏珣不用看,听声音就知道了……正是最近常去他家蹭吃蹭喝的汪公子。
汪公子不用考,天生就能入读汪氏族学,且还是资深蒙童。
年年都读新生班,送走一届又一届同窗,眼看就要超龄了,还在这里混着。
老先生很好脾气,随手指了一个方向:“你来告诉他为什么。”
因汪德渊坐在晏珣旁边,这随手一指就指在晏珣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