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饭后,苏亦跟沈明自由活动。
当然,这个自由活动也没多自由,因为杨式挺直接派曹子钧过来带他们参观祖庙。
曹子钧一边带他们逛祖庙一边跟他们说一些河宕遗址发掘大致情况。
这种介绍,比杨式挺一笔带过的介绍更加详细。
因为两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讲解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样。
曹子钧说,“发掘工作是去年十二月份开始的,整个遗址被分为甲乙两个大区,首先在甲区进行,甲区划分T1—T4、T5—T8、T9—T12南北向12个探方进行发掘,面积约为550平方米。其中T7、T8因故未发掘。”
沈明问,“因故?”
曹子钧解释,“就是位置不好,条件有限,冬天发掘,天气太冷了,条件非常艰苦。”
一般来说,受气温、土壤等环境因素影响,在中国,每年春夏秋三季是主要的发掘时间,考古人一般把他们进入发掘现场持续工作的这段时间称为“发掘季”(纪录片《发掘记》,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所以,冬天,一般不进行考古田野发掘。
不然,北方的冻土就非常要命。
南方却不存在这些,或者说,广东是不存在这些。
冬季照常可以进行发掘。
然而,广东的冬季冷的时候也挺冷的。
就连苏秉琦先生一个北方人冬天在广州的省博库房都扛不住,更不要说,还是在野外进行考古发掘了。
“甲区发现了明确的文化层、墓葬及文化遗物后,为了进一步了解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决定举办佛山地区文物考古训练班。今年年1月,咱们省博任主任就带领22名业务人员,参加河宕乙区的发掘,一下子,就让发掘的速度提起来了。”
听到这里,沈明嘿嘿之笑,“我怎么觉得咱们省博挺喜欢办训练班的啊?”
听到这话,苏亦也笑了。
训练班这玩意啊。
有点像缺人手了,就开始忽悠免费劳工来办班的意思。
其实,性质也差不多。
每一次训练班,都是把本省文物系统的骨干精英集中起来。
在培训这些骨干业务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来干活。
各有所需,互利互惠。
集中力量干大事。
石峡遗址发掘的时候是这样,河宕遗址发掘的时候,也是这样。
对于沈明的发问,曹子钧不回答,大家都心照不宣,他继续介绍情况,“当时佛山地区的学员有佛山陈志杰、曾亮,南海高其明,五邑萧越麟,嗯,小苏,你的老乡,老萧也是一个有趣的人,你回老家有事的话,可以找老萧帮忙,只要提我的名字就可以了。”
苏亦连忙点头,“好的,曹哥。”
两人变熟之后,曹师兄也变成曹哥了。
“其实,除了南海,三水、顺德都来人了,一共十多人参加训练班,加上咱们省博的二十多人,一下子就是三十多人了,办班时间15天。却把甲区大部分都挖掘了,到五月份的时候,甲、乙两区计揭露面积776平方米,仅仅是墓葬,就清理了78座和一大批各类遗迹文物。”
“这些发掘资料都顿放在库房里面,我现在就领你们过去看。”
库房就是祖庙的一些大客房。
现在都全部被用来当库房。
曹子钧是去年跟随杨式挺一起到河宕遗址参加发掘工作的。
差不多在考古工地这边待了七八个月,对于祖庙这边熟悉到不能够在熟悉了。
曹子钧对于每间库房都存放什么东西,都一清二楚。
所以,他跟库房的值守人员拿钥匙之后,就带着苏亦跟沈明去里面参观。
推开第一间大客房,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堆陶片。
没错,就是堆放在房间地板上,一堆又一堆,散乱,拥挤,还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味道有点上头。
沈明感慨,“这样太粗放了吧。”
他们来这边之前,吴振华还带着他俩参观过省博的库房,相比较省博分类明确,堆放有序的库房,这里就太粗糙了。
曹子钧笑,“这有啥,如果不是担心下雨,这些陶片都要放在祖庙的院子中了。”
这也正常,当年苏亦去参观二里头工作站的时候,就不少陶片对方在大院之中。
沈明也只是感慨,他是中大历史系毕业的,学的也是考古,读书的时候也去过考古工地,虽然才来省博一年,但该经历的阵仗都经历了。
只是这边太乱了,才让有此感慨。
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也就是河宕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点多。
苏亦也忍不住说,“东西太多了,整理起来,就不容易了。”
曹子钧说,“确实很多,计有各种石器斧、锛、凿、矛、镞、砺石和玉石环、玦、石环芯、管等饰物上百件,还发现兽骨、象牙、蚝等质料器物,不过还来不及统计,除此之外,有特色花纹和素面的陶纺轮一百多件。墓葬出土可复原陶器20多件,也就这20多件比较完整,其他的,都破碎了。不过夹砂陶、软陶、白陶、彩陶和硬陶近不少,除了陶器之外,不少动物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