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朱慈烺派人送来的信件后。
李定国沉默良久,然后重重叹了口气。
此时他心中还是有些摇摆不定,毕竟张献忠对他有知遇之恩,恩同再造。
他出生在榆林,从小父母双亡,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对家乡父老一直怀有感激之情,想着有一天自己协助义父成就霸业后,便返回家乡,报答家父老。
但是年前李自成攻陷榆林后,直接下令屠杀,他家乡基本被屠戮一空。
他虽想带兵征讨李自成,为家乡父老报仇。
不过他深明大义,知道自己的义父现在正处于成就霸业的关键时刻,所以并未开口。
而是退而求其次,请求其让自己回乡祭奠下家乡父老。
但不料张献忠以战事吃紧为由不准他回乡,此举虽没有让他心生恨意,但难免有些心寒。
现在孙可望又用毒计害他,要将他置于于死地,这让他此时心底对义军有些心灰意冷了。
想他年少从军,一路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一直视其如君如父,没想到如今竟走到这个地步。
或许是蝼蚁尚且贪生,又或许是他心中还有血海深仇未报,也可能是不忍手下几千条生命陪自己一起埋骨于此。
而且此时他已被不断进攻的明军折磨的心神俱疲,总之他已决定投降朝廷。
当即和身边的李林说道:“我说你写。”
“我有三约,如果殿下同意,某立即放下武器投降大明,一:放我手下士兵回去,二:我永远不对张献忠部作战,三:如果日后如果张献忠战败,留其一命。”
李林其实一直觉得张献忠虽有本事,但这人喜怒无常,绝难成就大业,充其量也就是个乱世枭雄,此时见兄弟终于决定投降明军,当即心中十分高兴。
毕竟如果李定国如果决定战死,二人兄弟多年,他断然不会选择独活。
况且他俩现在还身背血海深仇,如果就这么死了,他绝不甘心。
而且根据这些日子的传言,这位皇太子可是厉害的紧,弄不好假以时日,真会成为一名中兴之主。
朱慈烺收到李定国的回信后,心中大喜过望,当即拿出纸笔,写了一个字,准!
差人送予李定国后,又对曾英说道:“让部队开个口子,放李定国所部士兵出去。”
“殿下你不怕李定国诈降?趁机突围?”曾英说道。
朱慈烺一方面非常有信心,李定国这种人不会这么做,再一个自己有两千精锐骑兵,他跑能跑哪儿去?
信心十足道:“放心,他不会的。”
果然李定国并没让朱慈烺失望。
收到信后,吩咐手下道:“帮我卸甲,我要去见见这位太子殿下。”
随后李定国便孤身一人策马而出。
朱慈烺见来人,身材高大,眉目修阔,虽此时脸色略显苍白,但仍难掩满面英雄气。
心道,这人应该就是李定国了,立马起身,朗声道:“李将军此举乃大明之幸,天下之幸。本宫得李将军,胜得百万雄兵!”
李定国本还想拿着点架子,试探下朱慈烺。
如他对自己这个降将言语间些许偏见,自己就算当场自刎也绝不降明。
但没想到这位殿下,刚见自己就对自己评价如此之高。
同时朱慈烺已经一路小跑,到他身边,一把拽住他的缰绳:“本宫扶将军下马。”
周遇吉等三人见状,气的牙都快咬碎,这人一个降将凭什么受殿下如此礼遇?
李定国见这个情况,哪还有拿架子的想法。
他虽向来自视甚高,但说到底,他只是张献忠手下一名将军而已。
而且此时还是降将,身无尺寸之功,如何能担的起让堂堂大明皇太子牵马执镫。
当即立刻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定国,乃一降将万不敢当。”
朱慈烺见状伸手将他扶起,同时说道:“本宫得将军相助,必能廓清环宇,再创山河五百年!”
李定国听到这话,大惊失色,他哪里当得起如此赞誉,当即抱拳道:“殿下之言,定国愧不敢当。”
“哈哈,快起来,本宫说你敢当!你就一定敢当!”
李定国起身后,神色奇怪,主要是朱慈烺夸的太狠了,让他心中非常不好意思。
见他不说话,朱慈烺从怀中掏出自己的令牌递给李定国,同时说道:“这是本宫的令牌,持此令,一路关隘畅通无阻,你即可北上去往天津。”
“等本宫解决了川蜀事宜返回天津后,再对你进行封赏,你手下士兵愿意留下的,你也可以带着一起前往天津。”
此时已围过来的周遇吉三人则拼命的向朱慈烺使眼色。
让他自己回天津,还能带兵前往,这不是放虎归山吗?
但朱慈烺根本没搭理三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便是他给李定国的第一道恩典。
此时李定国人都傻了,古往今来,谁会对待一个刚投降之人会如此信任?
就算自己一直视如君父的张献忠,也不曾如此信任他啊?
当即眼眶通红:“定国多谢殿下信任,定国就算粉身碎骨,也定不负殿下信任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