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56章 中元节(1 / 2)

横塘有习俗,每年要给祖先过四个节。

那就是清明、中元、冬至和春节。

那是祭祀老祖宗的日子。

中元节是每年阴历的七月十五,这日子选的特别好:在端午和中秋之间。

这个时候的老百姓,是肚里最没有油水的时候,又是每天被炎热的日子炸得苦不堪言的时候。

正好可以借着这祭祀祖先的机会,大家聚一聚,吃点好的,接接力,加点油。

所以,每年的中元节,就是家族聚会的时机。

现在大家在厂里上班的比较多,所以基本上不在中元节当天聚,一般都是提前过的,选择就是星期六或星期天。

当然,初一和月半是要避开的,因为据说这两天是不可以祭祀的。

今年的中元节祭祀,顾家选在了星期六,当天上午,顾晓洋的大叔叔、小叔叔一家都要到老大顾父家里来给老祖宗磕头,中午一大家子一起吃饭,也是有乘机聚聚的意思。

晚上就是顾父自己三个子女的聚会时间,到时候顾晓颖全家包括瘫子伯伯,都要来吃饭。

一大早,顾母就和杜鹃在家里忙活开了,先要烧给老祖宗吃的,还要烧给活人吃的,工作量挺大的。

今天顾晓洋和杜鹃都没有去摊位上,就让牛郎和晓燕在看着。

女人们在忙着烧菜时,顾父领着大儿子在布置祭祀现场:一个八仙桌,一个小四方桌。

据说八仙桌是给老祖宗们的,小四方桌是给三代以内的亲人们的。

桌子的南面(就是朝北)是不放凳子的,放了一个蒲团,这是给子孙们磕头用的。

桌上,北面放了八只酒盅八双筷子,东面和西面各六付。小方桌上减半。

菜还在烧,桌上东西已经放了不少:香插在香炉里,还没有点燃;蜡烛插在蜡钎上,也没有点燃;黄酒瓶也在一边,等下再倒;自家做的酒酿饼放了四个;香烟一包;水果四样。

这些东西准备得差不多时,顾父的两个弟弟都带着家里人来了,顾晓强一家三口也回来了。

双方打了招呼后,男人继续在外面布置祭祀,女的则走到厨房帮着打下手。

很快,菜一个一个烧好,端到两张桌上。

红烧鱼和红烧肉是肯定要有的,还有蛋饺、油豆腐塞肉、红烧虾、黄豆芽、粉皮炒鸡毛菜、红烧百叶丝、红烧笋干。

祭祀的菜也有规定,要么八个,要么九个,不能多也不能少,谁自作聪明说弄十个菜,十全十美,那是要遭祖宗责罚的。

菜上齐后,开始倒酒,然后男人们就在外面磕头。

女人们是不需要去磕头的,其实是没资格。

她们继续在厨房间忙活,中午还要加几个菜,还得烧汤,烧饭呢。

祭祀时,香不能灭,等看到香差不多要烧完了,那就要马上再点上三支,插香炉里。

磕头要三次、倒酒要三次。

等这些都做结束,开始上饭,这倒是只要十分钟左右。

等十分钟后,所有的凳子动一下,表示祖宗们吃好站起来了。

这时将蜡烛和香灭了,不能用嘴吹,要用手扇。

然后说一声,请祖宗们跟着去外面拿钱。

这时候,高父弟兄三人会拿着锡箔折成的元宝之类的,到房前院子里,拿一个铁桶,开始烧锡箔,当地人称化锡箔。

锡箔燃烧后留下的灰烬,叫锡箔灰,是能卖钱的,所以在铁桶里烧,等冷却后,就可以收集起来。

当男人们在烧锡箔的时候,女人们就把桌上的菜收到厨房,如果冬天祭祀还要把菜加热一下,夏天就等下直接端出去吃了。

等菜端走,晓洋等人就开始收拾桌子,把水果等东西收走后,擦干净桌子,重新放到平时吃饭的地方,四周放好凳子。

然后厨房间里的菜、酒、饮料等都一一端出来。

今年因为顾晓洋夫妻俩在开海鲜店,今天家里也整了两碗海鲜,都是大家平时吃的带鱼、鲳鱼。

顾晓洋还给两位叔叔准备了海鲜礼盒,等下回去时带走。

十二点钟左右,大家坐下吃饭。

三家人中,顾父家老两口加上顾晓洋夫妻三人顾晓强夫妻三人,大叔叔就是镇里顾委员家,也是父子俩带着儿子儿媳孙女一共五人,小叔叔家是一家三口,夫妻俩带着儿子,这儿子就是顾晓洋堂弟,还是个初中生。

这样就是十六个人。

刚好两桌。

男人们一桌,女人们带着孩子一桌。

菜都是一样的,一式两份。

顾母的手艺不错,红烧肉烧的特别好吃,大家兴致很高。

顾家三兄弟,顾父自己叫顾建国,老二顾建华就是镇组织委员,老三叫顾建设。

顾晓洋特意把杜鹃从隔壁桌上叫过来,夫妻俩一起给大叔叔顾建华敬了一杯酒:“多谢叔叔帮忙,尽管还有一个月才过中秋节,但节礼已经卖出去不少了,全是因为你打了招呼。”

这倒是实话,否则,哪个会答应你的推销。

顾建华喝了酒,说道:“你们的东西,一定要保证质量,还有,老话说多做做少赚赚,要想办法做长久生意,而不是做一次性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