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道圣旨是:
“国家建储,天下之本在焉。
朕起自国危,与群雄角逐,戡定祸乱,就功于多难之际,今基业已成,国泰民安。
皇四子石敬文人品贵重,满腹经纶,心怀天下,必能克承大统。
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六师兆民,宜以仁信恩威怀服其心,用永固于邦家,尚慎戒之。”
刘公公念完册封太子的圣旨,晟王石敬文已经呆立在原地无法动弹了。
试想,他一直努力在三皇兄面前表现,只想做未来皇上的左膀右臂,将兄友弟恭贯彻到底。
可为什么,他莫名其妙地被封为太子呢?
这不是惊喜,而是惊吓!
刘公公莫不是念错了?
嗯!一定是念错了。
或许刚才是他没听清,事实上刚才念的是石尚,而非石敬文。
与他有同样想法的臣子不在少数。
这时,晟王看向了石头,只见他敬爱的三哥笑眯眯且和蔼可亲地看向他。
“晟王,哦,不,现在应该称为太子殿下,赶紧跪下接旨吧!”
这句话让晟王彻底明白了一件事,刘公公没念错,他也没听错,圣旨的确就是封他为太子,而这件事,他三哥早就知道。
再抬头看向平日里对他严肃又苛刻的父皇。
只见父皇笑眯眯且和蔼可亲地看向他,眼神里透着与三哥一样的亮光。
这时他还有什么明白的?
三皇兄从来都没打算当太子,自从父皇病倒之后,他一直都在推着自己走向那个位置。
至于父皇,早就被三皇兄策反了。
他很了解自己的父皇,他心里的人选一直都是三皇兄。
而他自己从来没有怀疑过父皇与三皇兄,这半年来每天让他处理朝廷政务的目的。
呵呵,他也够笨的,其实人家父子两人两人早就给他设套子让他自愿往进钻呢。
如今怎么办?
金口玉言,容不得他多言。
跪下接旨吧。
“儿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自家儿子(弟弟)接旨,两人互相对望一眼,笑着点点头。
至于太子殿下,在心里默默流泪。
从此往后,他的生活将会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忙碌中度过。
早知道被人盯上,他还不如接着当个草包废柴呢。
中秋夜宴在众人的惊喜,震撼,与不解中圆满结束。
这时的御书房。
太子殿下走到了御书房,不出意外地,他看到了两人,父皇与三皇兄。
他很想知道一件事。
他可以确定的是,在父皇生病之前,父皇定是属意于三皇兄。
但在父皇病愈之后,将一件又一件的政事交给他做。
那时,他其实就已经被列为了太子人选了吧。
为什么父皇突然间改变了主意?
他自认为自己绝对不如三皇兄。
是因为三皇兄不愿意坐这个位置,所以只能选择他了吗?
他与三皇兄儿时想要亲近,却没有机会。
最近两兄弟的感情可谓是突飞猛进,他才真正的了解了三皇兄。
潇洒恣意,率性自由。
其实,早就有些苗头了不是吗?
老皇帝慈爱地看着他经过重重考核定下来的继承人,满脸是笑。
“小四,过来,来父皇这里坐下。”
太子见到这样慈祥地父皇,心里有些别扭。
毕竟无论三年前,还是这次重新夺权之后,父皇从未如此对待过他。
而他也一直因为草包的名声,不受父皇重视。
看着自己的三皇兄,也是对着他笑意盈盈。
太子不解地问老皇帝。
“父皇,坐上这个太子之位的为何会是我,而不是三皇兄?”
老皇帝笑着问他:“小四,你认为是何原因呢?”
“是因为三皇兄不喜欢当太子吗?”
老皇帝知道小四今日必定是要问出一个结果的。
正色道:“朕自先皇委以重任以来,谨记身上的重任。
朕的江山社稷必定是要交给一个最适合坐此位置之人。
如今大乾朝政稳定,国泰民安。
朕可以选择自己最钟意的太子。
就算朕偏宠尚儿,但朕依旧以老祖宗的基业为主,小四比尚儿更适合这个位置,江山交到小四手中,朕十分放心。”
太子吃惊地望着父皇,他真的无法相信,在父皇眼里,现在的他居然比三皇兄更适合坐这个位置?
记得几年前,三皇兄被议储,旁人都认为父皇属意于三皇兄是因为偏宠,但她母妃却笑着摇头。
“皇儿,你父皇一直都是一个胸有大业之人,他自认为自己无甚才能,未将大乾发扬光大。
其实那只是因为你父皇对自己要求太高。
众所周知,守业之难更甚于创业。
大乾在他的手中,从未出过什么大的偏差。
这种人,又怎么会因为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