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惋惜的是,“毛奇”号的故障使警觉的德国公海舰队司令莱茵哈德·舍尔海军上将决定放弃行动,德军舰队掉头返航。
紧接着一天上午,英军侦察舰发现了德国舰队的踪迹,正在开进的英军舰队在得到敌情通报后随即转向。
原本处于舰队末尾的第9中队成为舰队前锋,这意味着一旦战斗爆发,这支美国舰队将率先接敌,并带领整个英国舰队展开海战史上最大规模的舰队决战。
遗憾的是这一幕并未出现,精明的舍尔成功避免了战斗,率领公海舰队平安返航。
罗德曼将军在记录中写道:
“我经常会想,如果当时我们的战舰能够引领大舰队投入海战,那将是多么荣耀的一天啊!”
然而,历史终究没有给他这种机会,德国公海舰队此后一直龟缩港内,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再次出海作战。
在1917年底到1918年初的几个月中,第9中队与大舰队共同训练和作战,获益良多。
同时罗德曼少将也越来越感觉到,以现有的4艘战列舰很难长时间保持中队的战备水平。
由于高强度的出航,各舰的动力系统都负担很重,故障频繁,需要经常检修,这种状况导致第9中队能够随时出动的战舰数量下降到3艘。
对于在战列线中担任后卫或前锋的重要角色,这个兵力规模是不能够接受的。
英海军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是为每一个战列舰分舰队指定一艘备用战列舰,替换因检修缺席的战舰,使得分舰队随时保持充足的作战力量。
借鉴英海军的经验,罗德曼少将请求丑国海军部为他的中队增调1艘战列舰作为备用,他特别希望将“纽约”号的姊妹舰“德克萨斯”号调往英国。
他认为两艘同级舰协同作战将更有效率,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火力配置和射控装置。
尽管海军部对于这个有悖于美军编制规则的要求有些抵触,但还是满足了罗德曼,“德克萨斯”号的身影出现在斯卡帕湾内。
罗德曼随后对第9中队的构成进行调整,舰队中火力排第三的“怀俄明”号被列为备用舰。
因为它没有同级舰搭档,“特拉华”和“佛罗里达”号虽然也不是同级舰,但是两舰都装备10门弹道性能相近的45倍径305毫米舰炮。
而“怀俄明”号装备的是12门50倍径305毫米舰炮。
基于同级舰协同作战更有效的想法,罗德曼又提出用“怀俄明”号的姊妹舰“阿肯色”号取代舰队中舰龄最长的“特拉华”号,也获得了批准。
但是“阿肯色”号半年后才从丑国抵达斯卡帕湾,“特拉华”号则在次日踏上归国的航程。
随着“阿肯色”号的加入,“怀俄明”号重回主力位置,而“佛罗里达”号沦为替补。
从1918年6月底开始,第9中队得到一项新任务,为参与布设“北方雷障”的美军布雷舰提供掩护。
“北方雷障”是由丑国海军设计的一次布雷作战,计划在苏格兰和挪威之间布设一道长达250海里的水雷障碍带,以阻断德军潜艇从北方进出大西洋的通道。
这项计划需要超过70000枚水雷,完全依靠丑国强大工业实力的支撑。
由于布雷舰的行动海域处于德国海军袭击舰的作战范围内,于是第9中队和大舰队的大部分兵力将为布雷舰提供保护。
实际上整个布雷行动几乎没有受到干扰,仅仅两个月第9中队曾报告发现德军潜艇的指挥塔或水中出现鱼雷航迹。
但是通过后来对照德国海军作战记录得知,这两次警报与斯堪的纳维亚护航行动中的遇袭报告一样都是虚惊一场。
10月,情报显示在北海有德国袭击舰出没。
第9中队随同约翰牛第2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和第3轻巡洋舰分舰队从斯卡帕湾出击,对德舰展开搜捕行动。
但是深秋时节的北海天气非常糟糕,海况恶劣,很难发现德舰的踪影,这支英美混
。合舰队只能无功而返。
一天晚间,“纽约”号带领舰队向彭特兰德湾返航途中,突然右舷舰底受到猛烈撞击。
稍后在舰尾水下发生了第二次碰撞,导致一侧螺旋桨损坏,该舰只能以单轴推进,航速下降到12节。
很显然“纽约”号与某个水下物体相撞,而从当时航道的深度看不可能是沉船残骸或礁石。
罗德曼和贝蒂经过分析认为,“纽约”号很可能撞上了一艘正在潜航的德军潜艇。
这个倒霉的家伙首先以艇首撞击了战列舰的右舷,之后又撞坏了战列舰的一具螺旋桨,显然这次相撞给这艘潜艇造成了致命伤害,很可能就此沉入海底。
通过分析,与“纽约”号相撞沉没的德军潜艇可能是UB-113或UB-123,这实在是一个离奇的战果,也是第9中队在大舰队服役期间击沉的唯一一艘敌舰。
不过,“纽约”号的磨难并未结束,由于失去一半动力,该舰在重重护航下向罗赛斯港缓慢返航。
又一日凌晨,一艘潜伏在航道上的德军潜艇向蹒跚而行的“纽约”号发射了3枚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