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我在明末扛红旗> 第6章 你囤粮,我囤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你囤粮,我囤枪(1 / 3)

周家侍女妈子不少,约有三十多人!

如何处置这些“前朝余孽”,也是个问题,因此高承还是选择了简单的。

先分田!

忙活了大半夜,出门时,天空已经微微泛光了。

高承带着一群农民,按照周家村的人口开始分田。

周家村田地共两万多亩,其中单周福瑞一家,便占据了一万六千亩土地!

而且,有些田地还是他把地占了,田契却不改名!

农民不仅要给他周老爷一份佃租,还要给县衙交一份赋税!

每每想起周福瑞的所作所为,高承就有些感慨。

难怪满清那么拉胯,都能把大明打个半死不活。

全是自己人的“奋斗”成果啊!

几人站定之后,高承却没有直接开始分,而是先叫来了村里另一个童生,高福甲。

分地以后,他高承便不可能再认大明的田契了,自然便要自己做一份凭证。

正好让高福甲这穷苦童生一道来,也算给他一个拿笔杆子吃饭的机会。

天明以后,更多人来到村头,观看高承分田。

周家村共有人2650,其中十二岁以上共有2253人。

再抛去在家闭门不敢出,想看情况的小地主和富农,共有两千来人,等着分田。

创业初期,要不得小气,反正分的也是周福瑞家的东西,他也不心疼。

高承直接按照一口成人(十二岁以上)四亩田,一个孩童一亩旱田来分。

其中水田旱田山地,又各自有缺补情况。

高福家迷迷糊糊地被拉到地头,直接按在椅子上,便开始按照高承所说写起了新的田契。

也不对,按着高承所说,这应该叫“田地证明”。

“高老四,人丁六口,妻高周氏,有三子一女,计较分得旱田八亩,水田两亩以充子女田地……”

虽然脑袋迷糊,但高福甲的一手字确实不错,

至少比高承写的要好看得多!

拿上田地证明的高老四欢快不已,把证明揣怀里,立刻就要下跪磕头,却被高承拦住。

“今后,这磕头的毛病一定要改正,往后我在村里,再见到谁磕头,可别怪我把你们的田收回来。”

高承玩笑道,众人连忙点头称是。

昨夜见到的那个凶徒,和眼前这个乡亲,仿佛不是一个人,却又真真切切的是一个人。

分田忙活了一上午,却只分完了不到四分之一的人。

高承只能先让大家回家吃饭,下午再来。

与此同时,他也告诉每个人,此事绝不能随意乱说!

一旦让官府得知,这些田要被夺回去不说,参与了昨夜事件的人,还要杀头!

直到此时,众人才有些明白,昨夜干的,是多大的事。

不过有了实打实的激励,农民们比谁都活跃。

甚至有人主动提出,去监视那些小地主和富农。

对此,高承也没有异议,随他们去了。

因为他并没有真的想靠着别人不敢报官,而是要让这些人不能报官!

午后,高承带着高放姜石头,一起往周家村旁边的村庄走去。

周家村虽属上犹县,但县衙在堪定时,还是把这地方归属给上口乡,因上口河而得名。

明代基层便是如此按照乡都划分,里甲共治的一套制度,皇权不下县也是因此。

到了乡里,说话管用的还真不是县尊,而是乡绅。

当然,这也是视人强弱而定,反正海瑞当年是肯定要胜过乡绅的……

上口乡共有三家大乡绅,周家不用提,自占上口河东岸,剩余刘家和王家占据西岸。

高承要去拜访的,便是刘家和王家的两位地主。

上口河西岸比东岸的盘剥要轻一些,村中还有饭馆。

高承也没有小气,直接在饭馆摆了一桌,让两人去叫刘源和王大山过来。

反正花的都是周福瑞的钱财……

抄了周福瑞的家后,高承也才知道,封建时代的地主竟然可以这么富!

整个周家村,恐怕都凑不出一万多石粮食,周福瑞一家便有!

再有五千多两白银,在城中还有两处家业。

不由得令高承感慨。

一家落,万户生啊!

很快,刘源和王大山便来到了饭馆,奇怪地看着高承。

姜石头和高放用高承的名义肯定叫不来两位地主,因此,他们是以周福瑞的名字请两人前来。

可到了这里,两人才发现并不是周福瑞。

“二位,请坐吧。”

高承起身,笑脸相迎。

刘源和王大山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还是坐了下来。

刘源是一个脑满肠肥的胖子,身上还背着一个秀才的文位。

王大山则恰恰相反,是一个干瘦老农模样的人。

两人坐一起,一黑一白,一胖一瘦,倒是好笑得很。

“老周呢?他怎么没来?”

刘源率先发问,用奇怪的眼神看着高承。

“呵呵,两位老爷,周老爷病了,说让我来给您二位说些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