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穿过去结束那个战国> 第74章 淮河水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章 淮河水涝(2 / 2)

和家人终于团聚了,蔡家村,在潮河对岸,船坞也是建在那边的。

蔡家村虽然与大寺村不在一个方向,隔的有点远,但是村中已经有了天下武行的分会,在征得蔡中同意后,方立把蔡家的一些年轻后生全部招入了天下军,把蔡家的船夫作价买了下来,成立了水师营,蔡中任营长,暂时归刘大的第三团,属于副团级待遇。

蔡家有了天下军做后台,逐步掌握了淮河中下游的商路,发展起来是早晚的事,只是要想过丹口,打通去往梁国的商路还有些困难。

移民的事,方立最后还是想以招工的形式来办,让各个村镇的天下武分部去招人,三年期的,工钱给的高一些,可以带家属的,总能招到一些的。这边方立正想尽办法拉人呢,另一边却出了意外。

话说,可能是老天爷都不想放过丁家翁吧,他是最后一船去往冷水湖的,船行一半居然遇到了风雨,山洪爆发,船被打沉了,一船的死刑犯都没了。

暴雨卷裹着泥沙,横扫了淮河两岸,这雨一下起来,就半个月不见晴,方立也被困在府衙里出不了屋,徐抚每天陪着方立一起担忧着百姓的生死。

地里正是收割水稻的时候,估计还有大部分没有收上来,就算是收上来了,这连绵的暴雨也很有可能引起淮河决口,到时候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刘大带着所有人都去了堤坝上,就连近卫营也被派出去一半。方立悲观的很,淮河自古便是水患不断,况且遇到这种不作为的政府,水利建设能好了才怪。地里老百姓还在冒着雨抢收,府衙的通告,衙差是敲着锣逐村去宣读的,大意便是预防洪水,让老百姓都去指定的高处暂居。

看来徐拯下一步的工作要放到水利上,建城还是得先缓一缓了,目前一切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交给天意吧。

另一边徐拯当然是不可能待得住的,也好在徐拯在冷水湖,这边的洪灾被提前预警了,做了所有应急准备工作,这才保下了大部分的产业。

大水还没退呢,徐拯已经开始规划冷水湖的水利改造工程了。当然,这些事情,方立这时还是不知道的。

直到暴雨停了,方立走出县衙的时候,这才发现整个浦口县大街上水深三尺。淮河和支流潮河水位上涨了十多米,基本达到了最高水位,有些河堤低洼部分甚至开始漫水。

方立找来了传讯兵,让他把这几天报过来的水灾情况都说一说,这才发现,各地均有受灾,大寺村那边临河的几个村子,洪水已经漫过窗台,这还不是最严重,最严重的是水位还在上涨。

人员已经被撤离了,粮食抢救了大部分,还好,大寺村天下军的粮仓是建在高处的,暂时无虞,否则损失更大。

田里没收上来的粮食就别想了,各家各户仓里的粮食都有不少泡在水中呢。如果此时你在天上向下看,整个淮河两岸已然是一片汪洋。

雨停了,灾还在,各处开始了自救,后抢出来的粮食用船运送到高地,水浸的粮食开始晾晒,尽量减少损失。

冷水湖这边洪水来的快,去的也快,是最早开始恢复的,徐拯和孙吉、刘二等人商议后,对一些水利设施开始改造,对冲毁的良田开始恢复和准备补种其他作物。

浦口这边就不好办了,那水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越聚越多,即使暴雨都停了,水位仍然不降反涨,一直到七天后,淮河水位降低到警戒线以下,内涝才开始外排。

趟了一周水的方立终于又看到了地面,县里大片的房屋倒塌,灾后自救早就开始了,有方立在,徐抚辅助,总算没有让灾情进一步扩大,百姓还能吃上一口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