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就是日用品工厂,毛纺织厂,中型的钢铁厂,服装厂,一座座的工厂在坎大哈建了起来,还有一大批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去帮助他们种田指导,上海一下子就调来一千部的拖拉机,把阿富汗的老百姓都开心的要命,这个时候的士兵也是到下乡给他们挖井,改造农田,整个阿富汗都在一片忙碌的当中。
接着又是一个师接管阿富汗的第一大城市喀布尔。位于该国东部的喀布尔河谷、兴都库什山南麓,北纬34度,东经69度,海拔1800米。喀布尔为喀布尔省省会,也是阿富汗的最大城市。它是一座有三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名城,著名的东西方通商要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是连接中亚和南亚的贸易必经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喀布尔“在德语中是“贸易中枢“的意思。1773年杜兰尼王朝统一阿富汗后。阿富汗历史悠久,喀布尔亦然。印度古经典《吠陀经》提到一个叫库拔的地方,梵文研究者认为就是今天的喀布尔。《波斯古经》也证实,库拔就是今天喀布尔所在的地方。中国《汉书》记载的叫高附的地方就是喀布尔。
阿富汗位于亚热带,但因远离海洋,海拔又高,属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全国年平均降雨量只有240毫米;气候变化剧烈,冬季严寒,最低气温可降至零下31度,夏季酷热,温度可升至49度。河水主要来源于雨雪。阿富汗有句民间谚语:“不怕无黄金,唯恐无白雪“喀布尔气候温和,同北平相差不多,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3℃左右。喀布尔河横贯全城,将城市一分为二,南岸为老城区,北岸是新城区,全市呈现U字形,四周群山环抱,城市开口处面对西面的高山峻岭,是两座风景异常优美的高原城市,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山区之一。
喀布尔市民热情好客,每逢朋友到来,宾客临门,他们都是热情相迎,以礼相待,请客人进入家中最好的房间,拿出家中最好的食品款待,想方设法地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高兴愉快。阿富汗斯坦全国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喀布尔居民用牛羊肉来招待客人,时常要做名贵的菜“烤全羊“来招待,饭后还要请客人品尝各种各样的点心和水果。他们对待客人,不问对方是否是伊斯兰信徒,均一视同仁。无论是在市区繁华的大街上,还是在郊区的小路上,喀布尔居民都是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总是右手按在胸口向对方点头,表示敬意,开口讲的第一句话是“萨拉姆阿利空“(即“愿主保佑您“)。阿富汗人的家庭是一个封闭的小天地。男子是家长,妇女则服从丈夫,除了对自己的丈夫外,禁止向任何男人露脸。妇女外出要戴着面罩,即使在受过教育的人们中,男女之间的关系也比较保守。
从公元651年东伊朗落入阿拉伯人之手开始,伊斯兰进入阿富汗地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间,由于地理、人文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极为复杂的原因,阿富汗实际上处于伊斯兰世界的边缘。
阿富汗境内的居民大都是原居民,其中约80%~90%是逊尼派的哈乃斐派,其余则是什叶派。从民族与教派的关系来看,阿富汗的主要民族如普什图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斯坦人和俾路支人等大都属于逊尼派,什叶派的主体则是哈扎拉人。由于阿富汗的绝大多数居民是原居民,因此,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伊斯兰教都有广泛的影响,该宗教不仅提供了一整套的信仰与道德体系,深深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维定势,而且很大程度上还为整个社会构建了某种约束和调节机制,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在过去的一千多年中,阿富汗的大部分人文知识和智力活动主要是由宗教机构和宗教阶层予以传承的,因此,伊斯兰教无可避免地在阿富汗社会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深深印记。“在一个像阿富汗这样的国家,民族的概念发育未久,国家与社会两相分离,人们只效忠于地方公社,伊斯兰教是唯一可以构成所有阿富汗人共性的东西。可以认为,伊斯兰教是“阿富汗文化的中枢神经“。
斋月,喀布尔分别位于查里卡尔(Charikar)和科黑达曼(Kohidaman)的两个圣地以治疗狂犬病而闻名遐迩。在喀布尔北面的帕伊米纳尔山谷(ValleyofPaiminar)约有四十多个圣徒陵墓,它们无一例外地可以使妇女得到生儿育女的能力。
喀布尔城市四周的山石上,有公元初的墓碑、城堡遗址和伊斯兰教的宣礼塔、清真寺等,其中有著名的沙希杜沙姆希拉清真寺,有巴卑尔的大理石陵墓,有国王穆罕默德纳迪尔沙的陵墓。城市东南角的小山顶上有巴拉·希萨尔城堡,四周山峰上竖立着当年抵御外侮的城墙,有“喀布尔的长城“之称。市内有昔日的皇宫,一度金碧辉煌,宫内有古尔罕纳宫、迪尔库沙宫、萨达拉特宫等,宫内有宫,宫外连宫,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另外还有蔷薇宫(现称人民宫)、达尔阿曼宫(现为议会和政府所在地)等。1640年沙贾汗皇帝曾在这里建了一座清真寺,以纪念他在巴尔赫的胜利。清真寺用大理石铺地,拱门上雕着精美的垂饰,经过一番整修,已经成为喀布尔最有吸引力的古迹。花园高处的一层,在紫荆和紫丁香的浓荫深处,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