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来说李隆基他的本质是喜欢排场和面子或许有些以偏概全。不要急,我马上把第一个例子给搬出来。封禅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终结。在李隆基完成他封禅大典后的四年,是他四十四岁的生日。皇宫里照例要为李隆基举办庆祝宴会。】
【皇帝的生日嘛,庆祝一下自然无可厚非。但在李隆基的这场生日宴会上发生了什么呢?】
那种背后发毛的感觉又来了。
李隆基悄悄摸了一把自己胳膊上竖起的汗毛。
他不过这个生日了还不行吗?
区区一个生日,不过了。
这样的小事哪里值得天幕单独拎出来背刺他。
他一点都不好奇四年后这场生日会上发生了什么,他只想让天幕结束这场背刺。
【在这场宴会上,张说提出,把李隆基生日当天变成全国性的节日,节日的名字他都替李隆基想好了,就叫千秋节。在这一点,举国欢庆,各州都要大摆宴席,老百姓要编制“承露囊”,来感谢自己受到李隆基的雨露之恩。】
[好离谱,封禅真的让李隆基膨胀起来了。]
[他为什么这么自信啊,求他别自信。]
[他还记得之前哪个刺史说的,封禅过程不要扰民吗?]
[他可能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能封禅了吧。]
[各州大摆宴席?不是所有百姓都有这个钱大摆宴席的。]
[吃都吃不饱了还大摆宴席,我不想庆祝是不是还会被当成不尊重皇帝抓起来啊。]
[终于知道唐朝后面为啥没落了,现在就能看到端倪了。]
李隆基回头瞪了张说一眼。
你瞅瞅你干的好事!
都是你的建议,现在变成了天幕揪我的小辫子。
你看我脑袋上还有几根毛,还能不能禁得住天幕一薅?
张说被瞪懵了,委委屈屈小媳妇一样低下头。
我错了,对不起。
但张说表面上是认错的,心里是极不服气的。
他只是一个提建议的人,又不是把下命令把这什么千秋节给坐实的人。
也得陛下同意,他这个提议才能被采纳啊?
现在倒怪上他了。
说不住陛下对他这个想法甚是满意呢。
张说努努嘴不大高兴。
但他不敢说话。
天幕是正义的,天幕会出手。
【张说这个建议不言而喻,就是用来拍马屁的。皇帝如果在这个时候客气客气,说自己功德尚且不够,哪里值得做这样劳民伤财的事也就罢了。但李隆基偏偏没这么干。】
【我们回想一下四年前李隆基封禅的时候,他在听到大臣提出封禅想法的时候,是怎么样回应的呢?他一连拒绝了很多次。】
【我们先不管四年前的李隆基是真想拒绝,还是仅仅只是谦虚一下做个样子,他是不是有个假动作在里面?拿压岁钱的时候他是不是拉扯了几回?但四年后的李隆基已经彻底变了,在张说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他满口就答应了。现在的他已经自大到连表明工作都不愿意做了。】
[让全国为你庆生,李隆基你的脸不要太大。]
[这么离谱吗,反正如果我连饭都吃不饱了还让我给皇帝庆祝生日,那我肯定要骂死他。]
[歪个楼,我其实很想直接拿压岁钱,但是会被说没礼貌。]
[连表面工作都不做了,那是真的要完了。]
李隆基下了原地修整的命令,然后找人要来纸笔,在简陋的环境中认认真真做笔记。
封禅之后四年的生辰,一切从简。
写完他又觉得不合适,划掉了“封禅”,改成了“日后”。接着他又划掉了“四年”,改成了“所有”。
然后所有的生辰,一切从简。
这下李隆基满意点点头。
这才是对的。
要说李隆基多少是带点挖掘和探索精神的。
此外他的自我质疑能力也在天幕的培养之下有了长足的进步。
他用朱笔把“生辰”这两个字圈出来,打了个问号。
一切从简的难道只有生辰吗?
其他所有能彰显他李隆基勤俭节约的大型活动,是不是都应该这么办?
张说看着李隆基低头沉思的样子,内心有一种天幕背刺陛下但是没有背刺他的窃喜。
看吧,他就说了,一个巴掌拍不响。
他顶多只能算个提出建议的人,怎么能把错误都怪在他身上。
还是天幕公正,把事情的原委分析地头头是道。
另外张说又发现天幕的背刺规律。
只要能和陛下的名字同时出现,那天幕的主要火力就全部都被陛下给吸引走了。
看吧,那么多飘过的弹幕,没有一条是跟他有关的。
后人还是很睿智的,他们知道谁是罪魁祸首。
张说窃喜。
张说得意。
【在这场封禅中,自大的只有李隆基一个人吗?不,自大的还有张说。我们之前就说了,封禅就是张说仕途的顶峰,在封禅之后张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事实上如果张说在封禅的时候就少几分自傲,多几分谦卑,他就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