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名承天下> 第36章聪明人马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聪明人马周(1 / 2)

马周是谁?马周是李二贞观一朝有名的五贤臣之一,他的能力自然是没的说,虽然李承宗是理工男出身,但是架不住他身边有个精研了二十四史的媳妇儿,在评价初唐人物的时候,杨蓉还特地提到过马周,说他不简单。

据杨蓉所说,后来编纂《新唐书》的欧阳修这样评价马周:马周自认为和商朝的傅说、周朝的姜太公差不多,“然周才不逮傅说,吕望”。欧阳修认为,马周的才能比不上傅说、吕望。可是那位领着华夏从泥淖之中重新站立的巨人毛爷爷很不同意欧阳修的说法,他认为:“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能迥乎远矣。”看看,连姜子牙都赶不上马周的才能了,这个评价够高吧?

《旧唐书》、《新唐书》记载:马周很有才能,“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在贞观之治中,有许多建树,“时誉归之”。马周同时期的大臣岑文本说:“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所述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书中对马周的事迹记载都很简略,但仅就《旧唐书》保留下来的马周的两篇奏擢看,马周的才能确非一般。特别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的那篇奏擢,针对当时政治上的种种弊端和隐患,提出改进的措施和解决办法。所奏切中时弊,说理透彻,态度诚恳;具有清醒的洞察力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大无畏精神更是难能可贵。

如今这样的经世之才站在自己面前,李承宗自然是有杀错没放过,至于马周身上那浓重的儒家色彩,李承宗倒是不怎么在意,马周又不是食古不化的酸臭腐儒,他还是很能跟得上时代的。

那么该怎么去首付这个马周呢?难道学诸葛亮三顾茅庐?李承宗一开始还以为马周在自己出现之后,会倒头就拜,口称主公,可实际上马周面对李承宗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其强大力场的影响,这让仔细观察马周的李承宗很是满意。

关于人才问题,李承宗的贤内助杨蓉给他讲过管仲的人才观点,就深得李承宗的认可。故事不复杂,就是齐桓公想富国强兵,请教管子怎样才能网罗天下英才。管子回答道:“对英才要礼敬褒奖,优待而不相欺。怎么个优待法呢?值五的给六,值九的给十,不可斤斤计较。”

做领导最忌讳的就是倚仗手中的权力傲慢待人,对人才像对商品一样锱铢必较,值一块的非得讲成九毛九不可。真正的人才最需要的是得到尊重,从人格到智慧,而待遇往往是尊重与否的表现。

英才和凡人的区别,在于凡人没有很大的抱负,拿一份工资做一份工作;而英才常常心高气傲,不容易驾驭。管子深深懂得这一点,所以劝齐桓公出手要大方,从优养士,让他感到温暖,人格上尊重,事业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怀,则天下英才无不向往而来,精忠报国,所以用人不要多,而要精,而马周就是李承宗人才战略里的精兵强将。

本时空的李承宗比马周小四五岁,都是年轻人,虽然一个贵为东鲁之主,另一个却不过是布衣平民,但两个人就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一见如故,双方并没有因为地位什么发生啥子不愉快。

在李承宗断了春联案之后,李承宗立刻把马周列入了宰辅培养名单里,并且给了他一个龙图阁大学士的头衔。

“殿下,你提出的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等口号标语是挺切合学校这环境的…..可是我的殿下,学校这么神圣的地方,你没有把儒家至圣先师孔子供起来,是不是有些不妥?”

最近这段时间,马周作为李承宗的私人顾问。跟着李承宗跑遍了自己五州两郡,当他在看到学校里的课本的时候,他无意中瞧见《墨经》的节选的时候,作为正统儒家子弟的他有些受不了,他忍不住就对李承宗拐弯抹角的抱怨了几句。

李承宗是君,马周是臣,马周想要劝说李承宗这就叫进谏,历史上有的大臣几乎个个进谏过,这位马周也是劝谏的高手,当然了,进谏也是有风险的,摊上了李二李承宗这对还算听得进的君主那还还说,要是像桀纣那样的暴君,那下场一般会不太好。

马周是个聪明人,在他看来,甘冒生死,犯颜直谏,精神固然可嘉;迂回曲折,委婉进谏,艺术更为可喜。因为进谏的目的,不是逞强争胜,而是治病救世;如何进谏,只是手段,实现目的,才是根本。纵观古今,杰出的忠贞谏臣,不唯强谏,亦多智谋,所以他在进谏之时就将就说话的艺术,而不是像还在李密手下厮混的魏黑子一样鲠直.......

李承宗一愣,迅疾明白了马周为什么要对自己说这些话,原来他是为他出身的儒家打抱不平来了。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马周,然后意味深长的说道,“宾王兄,你是在为你出身的儒家打抱不平啊,呵呵呵,我已经下令,在城西筹建百圣阁和先贤祠,孔子将和我的老祖宗李耳等一众的塑像一起搬出土地庙,前往百圣阁,接受万民的礼拜与敬仰。

“百圣阁?殿下,您的意思是把孔圣和其他百家诸子放一块?”听到李承宗这样说,马周脸色有些青黑,这也太那啥了吧,孔子好歹是我们的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