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大夏风云录> 第45章 有人活着只是为了吃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章 有人活着只是为了吃饭(2 / 3)

,18个郡王,32个镇国将军,84个辅国将军,216个奉国将军,540个镇国中尉,1296个辅国中尉,17496个奉国中尉。

从模拟的数据来看,到九世时,最低档的奉国中尉人数开暴涨,越往后数据越大。如果按男子22岁开始生娃来算,十世后,也就是220年后,皇族宗室的人口就相当恐怖。

万历四十年二月,大学士李廷机、叶向高在奏章中报告了需要国家供养的宗室人数,“万历三十三年玉牒宗支共计一十五万七千余位。今袭封新生已踰十四年,又有六十万余位。”

也就是说,仅过了14年,皇族宗室人口已高达60多万,涨了45万。奏章中的玉牒,便是专门记录皇族子孙的家谱。当然,宗人府那帮大爷统计的数据准不准,又是另一会事。但是,到了万历时期,再不削藩,到后面就更难削了。皇族宗室人口基数已经太大了。

上面按每世生3个男丁计算爵位情况,只是为了说明世袭罔替制度的后患无穷。实际各朝亲王生娃能力参差不齐,有不少亲王因绝嗣而被除封,但也有巨能生的,生娃就像下饺子一样。

如万历初年,太原晋王府中有亲王1位,郡王12位,镇、辅、奉国将军共1085位,镇、辅、奉国中尉2200位,郡、县、主君1511位,削爵为庶人的170名;开封周王府中亲王1位,郡王46位,镇、辅、奉国将军共1349位,镇、辅、奉国中尉2559位,郡、县、主君1265位,削爵为庶人的15名。大夏这个世袭罔替制最可怕的是有保底爵位奉国中尉(正五品),奉国中尉生奉国中尉,无限循环。

而且,皇族宗室的俸禄,相对大夏官员俸禄来说,高太多了。要知道,官员们领薪水的前提是要上班的,而宗室们不用上班,爱睡到几点就几点,反正起来也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溜达溜达,到点吃饭就行。

先看大夏朝官员的年薪:正一品1044石,从一品888石,正二品732石,从二品576石,正三品420石,从三品312石,正四品288石,从四品252石,正五品192石,从五品168石,正六品120石,从六品96石,正七品90石,从七品84石,正八品78石,从八品72石,正九品66石,从九品60石。

再看皇族宗室的年薪:亲王10000石,郡王、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郡主800石,奉国将军、县主600石,镇国中尉、郡君400石,辅国中尉、县君300石,奉国中尉、乡君200石。

大夏国历史上正一品有几个?除了宗人府的宗令、宗正、宗人等大老爷们,就只剩下张居正了。宗人府的长官都是皇族宗室兼任的,只就是唯一非皇族的正一品官员只有张居正。

但张居正工资收入还不如任何一位亲王十岁的孙子。要知道皇孙子十岁开始就开始领1000石的工资,而张居正是干到发须花白才能领到1044石的工资。

大夏知县一般是正七品官。两个知县的年薪加起来才180石,还没有一个十岁的奉国中尉高。这不得不让人沉思,这套宗室俸禄制度的设计理念是什么鬼。按劳分配?按娃分配?

到了嘉靖后期,皇族宗室俸禄已经远远大于国家财政收入。御史林润向朝廷奏报:“今天下之事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于宗藩,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粮四百万石,而各处王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不啻倍之。”

也就是说,全国应征收粮食1253万石,地方政府支付完宗室俸禄853万石后,只剩400万石上缴太仓。各地供养宗室的费用已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2倍多一点了。

随着宗室俸禄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大臣们纷纷上书指出其对国家财政的巨大消耗。

“臣谓边饷不充患在肢体,宗禄告匮患在腹心。”

“切惟当今国家有二大事所宜及时讲求者:外之边防,内之宗藩是也。”

“王府将军、中尉动以万计,假令复数十年,虽损内府之积贮,竭天下之全税,而奚足以赡乎?”

“将来圣子神孙相传万世,以有限之土地,增无算之禄粮,作何处以善其后?”

第三,供养皇族宗室除了享受国家赐与免税役的庄田,远高官员的俸禄,还有大婚、之国费用,修建府邸等工程,赏赐盐引和各种税收,王府特供及差役。

如潞城的商税赐给了清源王,屯留的商税给了辽山王,黎城的给了平遥王。万历特别喜欢给子女修高档宫殿。在之国前,福王的府邸修了四年多,花费五十多万两。

要知道,在国库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万历在萨尔浒大战前后,拨给辽东的内帑才不到五十万两。一次是杨镐经略时,拨了十万;另一次是熊廷弼经略时,拨三十六万。也许,辽东在万历眼中,说不定还没有宝贝儿子的府邸重要。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亲王都富甲一方,也有穷宗室。个别亲王不受皇帝喜欢,被封到穷乡僻壤,封地又少,子孙又多,自然日子不好过。

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方,随着财政不断恶化,地方政府连军饷都拖欠了,自然也无力支付巨额宗室俸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