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大夏风云录> 第17章 票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票选(2 / 3)

议。”钦圣太后点点头,开门走了出去。史逢春赶紧使唤太医们进去,紧随太后进偏殿,并让丁波在外头守着。

两人在偏殿坐下。史逢春先开口:“按照祖宗之法,和陛下有血脉关系的兄弟当中,老奴记得好像只有雍王和申王。”钦圣太后说道:“没错!”过了一会,史逢春问道:“这两人当中,太后更倾向谁当储君?”

钦圣太后想了半晌,说道:“他们两个都经常来宫中看望我,都算是有孝心之人。雍王平时勤俭节约,申王平时勤学好问。两人都是好孩子,未听闻有什么失德之处。只可惜申王朱由佖患有面瘫,所以我还是倾向于立雍王为储君。不知史中宫什么意见。”

听了太后的意见,史逢春也想了一会,说道:“老奴对雍王、申王的了解,和太后说的基本一致。老奴属于内廷,自然是以太后意见为准。不过立储君乃国之根本,既然陛下让我们五个人商议此事,老奴认为应以票选为准。我们五个人一人一票,以票多者为储君。太后以为如何?”

钦圣太后点点头,说道:“史中官言之有理。那就按你的意见办,此事宜早不宜迟,你通知三位大学士明天巳时准时到我宫中商议此事。”

“老奴遵命。还有一事,若三位大学士问起为何不立靖王朱慈羽为太子,该如何回答。”

钦圣太后沉吟再三,说道:“就说靖王朱慈羽才三岁,陛下认为靖王年幼,难以把持朝政,因而改立储君而不立太子。”

史逢春说道:“太后圣明。”当天晚上,史逢春和钦圣太后谈了很久,终于把相关细节敲定下来。

十月廿三,诸事大吉。凝和殿内,钦圣太后和史逢春、蔡京、张仲景、谭羽轩等五人正襟危坐。

史逢春先开口:“陛下染疾多日,病情不见好转。因靖王朱慈羽年幼无法执政,陛下昨日在病榻上口谕,由钦圣太后牵头我等四人,商议从和陛下有血脉关系的兄弟当中,另立储君以稳国本。”

蔡京、张仲景、谭羽轩三人听完都是心中大为震惊。皇帝染病的事,他们三人虽已有耳闻,可是朱是佶年纪轻轻竟要另立储君,可见这病情已危在旦夕。

钦圣太后见三位大学士不吭声,便接过话说道:“按祖宗之法,和陛下有血脉关系的兄弟只有雍王和申王。既然陛下让我们五个人商议此事,为公平起见,我们以票选为准,每人一票,以票多者为储君。另外,为了诸君畅所欲言,言无不尽,你我约定今日商议之事绝无半个字泄露出去。诸位意下如何?”

蔡京四人深以为然,纷纷应诺。钦圣太后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雍王和申王都有仁孝之心,平素未听闻有什么失德之处。但申王朱由佖患有面瘫,所以本后认为应立雍王为储君。史中宫,你觉得如何?”

史逢春点点头,顺着钦圣太后的心意接着说道:“太后之言极是。老奴也认为应立雍王为储君。”

不料,张仲景睁大眼睛,大声反驳:“雍王寡恩少义,不可以君天下。”和一只眼睛斜视、脸上表情肌瘫痪的申王朱由佖相比,雍王长得相貌堂堂且谈吐不凡,而钦圣太后又是一个极重视形象的人,衡短论长之下就将雍王视为大夏江山的最佳继承人。

如今听张仲景极力反驳,钦圣太后心中不悦,说道:“张中堂为何这么说雍王?”

张仲景说道:“老臣府中有一名幕僚,正好是雍王府上一任的总管。有次闲聊,老臣问他,为何好好的亲王府总管不做,反来我府中屈尊做一名幕僚。他回答,雍王对府中人寡恩,俸禄少且被训责多,在他之前已换了七任总管。人人皆有怨言。而申王朱由佖好学、谦虚,老臣认为应立为储君。”

钦圣太后一听,不以为然,说道:“雍王向来勤俭节约惯了,所以雍王府中俸禄难免低一些。如今国库紧张,正是要提倡过紧日子。至于你府中幕僚常被训,反而说明雍王勤政,时常督促过问。”

说到这里,钦圣太后想起朱是佶这十几年来穷奢极侈,懒于朝政,和雍王的节俭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坚定立雍王为储君的想法,又接着说道:“雍王节俭勤政,我可是全看在眼里的。如今,朝政荒废,处处捉襟见肘,正是需要雍王这样的储君。”

正当钦圣太后和张仲景你一句我一句为立储争辩之时,蔡京说道:“张中堂说得有道理。我也主张立申王朱由佖为储君。”蔡京这话一出,钦圣太后四人皆愕然。

在座四人都知道,蔡京和张仲景政见不和,这些年两个人明里暗里争斗不休。张仲景主张要变革,蔡京主张要守旧,朱是佶因个人喜好,恩宠、赏赐、奖励蔡京居多,但一直保持两个人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不让蔡京一人独相。

连张仲景也没想到,蔡京这个宿敌在关键时候却力挺自己一把。当内廷和外廷四个最重量级人物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之时,所有目光便全聚焦在一言不发的谭羽轩脸上。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实在让谭羽轩自己料想不到。谭羽轩年事已高,再加上这些年朱是佶重用蔡京、张仲景,自己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微弱,接近透明人,早就萌生了隐退之意,要不是碰上朱是佶这段时间生病,已经写好的辞呈便就递上去了。

谭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