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的火车声响起。我坐在车厢里,看着窗外的景色逐渐往后移。那熟悉却陌生的北京城,慢慢的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携六岁小皇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议,颁布了《退位诏书》,宣布宣统皇帝退位。消息传回家中,悲痛欲绝的父亲便发出了一声长喝“大清亡矣”。
这一切,我并没有亲眼目睹。因为那一年,我还没有出生。这些故事,都是奶娘惠姨后来偷偷的告诉我的。
关于父亲,我的记忆中有两件重要的事。一件是他剪掉辫子,一件是他的死。
我记得有一日,和额娘外出归来。父亲高兴的把我抱起,询问我赶集上的趣事。
我抓着他那长长的辫子,好奇地问:“阿玛,你为什么还留着辫子?我看大街上都没人留辫子了。这个辫子这么长,多碍事呀。”
我清晰的记得,我的话一出,额娘和阿玛的脸都沉了下来。可我看得出来,阿玛还是努力的压抑着自己心中的怒火,把我轻轻的放到地上。
“瑶儿,你一个小姑娘懂什么?快,跟额娘进去收拾一下,要吃饭了。”额娘一边说,一边把我拽进了里屋。
这件事并没有在我小小的心里掀起太大的波澜。可1922年,我八岁那年的春天发生的事,却让我记忆犹新。
那一日,我刚回到家,便发现家里像炸开了锅般。仆人们熙熙攘攘的挤在阿玛的书房外面,纷纷探头往里看。
奶娘扛不住我的再三哀求,终于把我抱了起来。我透过镂空窗口往里一瞧。哎呦,阿玛的长辫子居然没有了。齐耳的头发,衬着阿玛那瘦削憔悴的脸,倒是有些滑稽。我一时忍不住轻笑出声。书房里传来阿玛和额娘的声音。
“我也知道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可皇上也把辫子剪了,身为老臣,我也只能从之。”
额娘长长的叹了口气。“老爷,你现在已经不是臣了。这个世道已经变了,你还想继续装瞎装到什么时候?”
“哼,不管世道如何变,我忠于朝廷之心不会变。头可断,血可洒,可我忠君之心不会变。”阿玛睁着大大的眼睛。因为消瘦,那双眼睛显得特别有神。
额娘没有再说话,只是叹了口气。她走出书房的时候,小声的嘀咕:“永远也别想唤醒一头装睡的狮子。”
额娘的声音虽小,可因为我和奶娘就站在门口,倒是听得清晰。她这句话,当时的我并不理解。可往后的岁月,经历的多了,遇见的人也多了,我终于深深的体会到额娘当时的无奈。
1924年10月23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日。那一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1月5日下午,神武门外,五辆汽车一字排开。皇上溥仪在北京城老百姓的众目睽睽下,离开了紫禁城。车子徐徐驶向什刹海北岸的醇亲王府。
阿玛拉着我的手,站在人群中。十岁的我,当时并不明白,身为晚清之后,这对阿玛意味着什么,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因为据说,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后不久,父亲就辞官归家。家里从此也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仆人们纷纷出走,还偷偷地携带家中的贵重之物。可是没有人管,也管不了,他们已经不是曾经唯唯诺诺的奴才了。家里的经济,每况愈下。
可那一刻,我明显感到阿玛那几乎要嵌入我血肉的指甲。我呆呆地看着他的脸,饱经沧桑,泪流满面,一时忘了喊疼。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那是我最后一次如此近距离的看到带着感情的阿玛的脸。因为回家以后,不到一个时辰,奶娘惠姨便一脸惊恐的闯入我的卧房。不由分说地拉起我的手,来到了阿玛的书房。
除了奶娘和我的丫鬟小秋,家里仅剩的八个仆人都在书房里站着。看到我走进,他们纷纷往两旁退去。随后,我便看到了地上躺着的阿玛那冰冷的尸体。我一时反应不过来,只是惊恐无奈的站着。直到身后传来母亲那撕心裂肺的痛哭声。
阿玛死后,额娘也病倒,从此卧床不起。不到一个月,便撒手人寰。我在十岁的那一年,先是目睹了阿玛的自杀,又经历了额娘的重病不起。最后,成为了孤儿。
家里的钱财已所剩无几,奶娘和剩下的仆人用仅剩的几百两银子草草地葬了额娘。半个月后,阿玛的结拜义弟曾伯父从南京派来的人便到了。
我坐在桌子旁,流着眼泪,看着奶娘给自己收拾包袱。奶娘和小秋会陪我一起离去,这是我唯一的安慰。听奶娘说,曾伯父曾经是宫中的御医。晚清后,辞官返回老家南京。在我很小的时候,他还抱过我。可奶娘的话,并没有给我带来丝毫的安慰。
可我终于还是坐在了离开北京,前往天津的火车上。接我们的长顺叔叔说,从北京到南京,我们要先到正阳门东车站坐火车到天津,再从天津换乘火车到南京浦口。顺利的话,两三日便到了,只是免不了要经过一番折腾,让我受些苦。可我说我不介意。我说的是真的。我马上要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些辛苦,或许不再算什么。
前门大街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繁华,似乎朝廷的一切变故,都没有发生。我坐在火车里,看着那逐渐远去的风雨飘摇中的正阳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