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4章 彼处(2 / 3)

差人来迎,俱无回报。因此,特差臣等来探陛下回否消息。”

算上孙太后未经朝廷私自派人议和的次数,说五次都是少的了。李永昌、赵荣等人来紫荆关可是朝廷正经差遣,自然更得算了。

“陛下衣服靴帽并以往旧物,臣等一并戴(带)得。”其实李实是想说,今上多少还是有些想问下要不要把妃嫔一起送来的:“臣等来时今上曾言,太上皇帝蒙尘已久,御用服食宜量与赍诣虏营进供。”

李实虽然有辩才,尽量圆着朱祁钰对于太上皇帝的态度。但是皇帝交待的话还是要有人来办的。罗绮踌躇再三,还是指出请上皇以昔日任用非人,引咎自责,谦退避位。一番话说出,太上皇帝朱祁镇的脸胀成了猪肝色——病死的那种~

但凡血放得干净,猪肝也不能成这色(此种建议用东北口音理解)。

被罗绮、李实两人一直一绕地怼了一阵,朱祁镇黯然神伤。半晌后说道:“你每回云,上覆当今皇帝并内外文武群臣,差来迎我,愿看守祖宗陵寝,或做百姓也好。若不来接取,也先说今人马扰边,十年也不休。我身不惜,祖宗社稷天下生灵为重。”

听到朱祁镇说这话,罗绮差点就要暴走,被李实眼神止住。

这是人话吗?

你一个大明朝皇帝被俘后,为了能回国居然说朝廷不派人来接我,俘虏我的人就会派大军袭扰边境。你他孙太后的到底是哪边的?

性格直率的罗绮实在忍不了这茬,直接拉了脸子。李实再怎么有辩才,也受不了太上皇帝这么不着调,气氛再次陷入尴尬局面。君臣数人的再次相见,场面有些不太愉快。

次日,也先招待宴会上宾主尽欢,罗绮、李实二人还是忠诚的履行了太上皇帝朱祁镇的嘱托,向也先要求迎回太上皇帝南还。

也先听完后一本正经地说道:“大明皇帝敕书内只说讲和,不曾说来迎驾。太上皇帝留在这里,又做不得我每皇帝,是一个闲人,诸事难用,我还你每,千载之后只图一个好名儿。尔每回云奏知,务差太监一二人,老臣三五人来接,我便 差人送云。如今送云呵,轻易了你每皇帝了。”

话说的漂亮,事情不知道是不是也这么漂亮呢?罗绮心中没底,还想坚持早日迎回。敕书没有,只说是有口谕就好了,先诳得也先等人,等上皇回了朝廷那边自有区楚。

也先看出几人疑虑,当即下令差人同使团成员一起往大同调回骚扰的军马。

说是骚扰,对于大明朝而言还真是骚扰。

正统十四年的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蒙古各部族牧民都非常接近大明边塞寻找冬牧场安营。

办事情不太讲究祖制的景泰皇帝朱祁钰以派遣内宫往哈密宣旨、监军为名,以中旨调石亨、刘聚二人一路北上偷营。石彪、曹吉祥打着石字将旗一路沿甘肃、宁夏北部边塞往东袭扰蒙古诸部族。

靠南一些的部族都被石彪给撸了个遍,侥幸躲过一劫的又因为收容了过多人口而造成食物紧张。

寒冬本来大家日子就不好过,白灾黑灾是大草原上两大要命的祸事,一场冰雪之下不知夺去蒙古牧人的性命。看着大明有在雪地里来去如风的乘具后,牧民们哪里还有往日里追随瓦剌大英雄南犯的勇气?

这些披甲持弓即兵,卸甲弃刀为民的牧人们,只好在大同边关外晃悠叫嚣一下而已,真的围关冲城是绝对不肯的。

从紫荆关、居庸关下来的人都说了,明人有了神器,瓦剌的军神平章勃罗卯那孩就死在了紫荆关外。甚至于太师亲率大军突入紫荆关时,都被明人请巫作法,顿时烟雾弥漫,人马皆眼不能见,口不能言,好些人就这么丢了性命。

也先这时候调人回来,说不清楚是不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不过没有大军在侧,也符合大明的需求。

撇开罗绮、李实的使团在瓦剌的遭遇不说,京城里文武百官又在叽叽喳喳的吵着要抓紧派使团随皮儿马黑麻返回瓦剌迎回上皇。

朱祁钰当朝发了火,天天吵着要迎回上皇,边关陈兵数十万,如果是瓦剌计策派出去的大臣被弄死了算谁的?

上皇是你们的干爹呀?天天吵着要迎回来,当初你们吵着不让他去的时候,人听了吗?使团派出去还没回来,干嘛又要派第二个使团出去,嫌不够乱吗?

朱祁钰说的也有道理,而且天天吵天天上奏也没什么实际意义,朝堂得到了短暂的宁静,只不过这种宁静很快就被第一波使臣返回而打破。

景泰元年七月二十三日,罗绮、李实率队的使团返回居庸关,随使团而来的还有也先使臣把秃等人。

此时的居庸关、怀来等地,已经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玩意儿来招待使臣了。几次大仗折腾下来,朝廷抚恤、清退官军几乎花光了边塞的家底。朝堂上朱祁钰听到消息,立刻命兵部行文各边塞清查官库,命户部、工部立刻与兵部协调补充各关镇银、粮及军械,以防万一有警粮械不齐。

同时,光禄寺接到朝廷命令负责奉酒馔诣怀来、居庸安排接待事宜。又吩咐户部拔给银、钱百贯以备边关物资匮乏接待不周。

罗绮、李实马不停蹄赶回京城,众臣一见就纷纷询问,李实率直的性子在朝堂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