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实录> 第79章 十二团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9章 十二团营(2 / 3)

伍,废除了一旦进入军伍就终身为兵卒的定式,并给予有军功、有文化的人安排“官家饭”。

这种加强军中文职人员参与的方式即强化了文武相制,以文制武或右武抑文都不符合一个国家良性发展的需要。

朱元璋那个文盲自建国就实行右武抑文的国策,中央最高文职的六部长官品秩要低于五军都督府长官。以大明国子监祭酒(校长)为例,品秩甚至比为皇帝管理马政的太仆。

而且这个乞丐出身的玩意对文人似乎有种发自内心的自卑转化而来的鄙视,动不动就对大臣们实行廷仗,一旦开打那场面就是“血溅玉阶,肉飞金陛”,好不宏伟~

就这种“君之视臣如狗彘”的情况下,才出现了大臣上了一天朝能够顺利回府要弹冠相贺的荒唐景象。

建文朝好,建文朝重文,建文建文可不就是建设文化嘛!可惜建文朝短命,靖难之后朱棣这个魔鬼皇帝上位再次恢复了祖制,将建文朝更定官制提升文人地位再次给打了回去。

好在朱高炽、朱瞻基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熏陶,学会了重用文臣。到了正统帝,因为朱祁镇这个冲龄天子并不实际掌权,辅臣们得以有机会更多的增加文人在朝廷中的地位。

自宣德朝起增加地方督抚的文职化比例,三年一次的科举选官制运行,大明自洪熙、宣德时期开始从四面八方汇集文化人才往社会主要层面渗透文官制,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僚文职化也由此进入了历史的“新高”。

其中正统时期朱祁镇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其冲龄继位,朝廷实际掌权者是几位文臣组成的辅臣团队。在这群文臣掌权的短暂时代中,首创了以文臣为总督官的历史——宣德十年十一月,正统朝廷“升行在通政司左通政周铨为行在都督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

自此,开启了正三品文官担任地方总督,或正二品文官挂都察院官衔驻守地方总督某一事务的常态化运作。

朱祁钰顺应需求,适时将文职掺入军伍基层,并通过文化人的渗透向基层军伍人员宣传忠君爱国思想,通过教习官军士卒识字增加全国的文化素质,以此提高整个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

从此,让当兵不再成为大明朝谈之色变的苦差使,通过安排文人进入军队教书增加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培训,让“入伍”成为更多年轻人走出背朝黄土面朝天困局的新途径。

军队的建设与训练交给于谦这种铁面无私的人抓总,再配上都御史王文、陈镒经常往军中提督,刘永诚隔三差五代表朱祁钰到各营巡视监督,整个军队的风气和素质能够得到保证。

“招募的民壮,先就地操练。”朱祁钰沉思了片刻后说道:“之前不是任命了翰林院、都察院十数位官员往南方督办募兵,尔后又各自任命了巡按差使吗?有重叠的,或朝廷里还有可遣派的,一并安排往各处挑选所募民壮来京营操练,选军备用。”

“回陛下,确有朱鉴、王文、杨鼎等二十余位官员南下,如今多在浙闽各地督盐道、漕运。”

“盐道…漕运……”朱祁钰再次陷入沉思中。

盐、漕两大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一向是历朝历代的重中之重。派出御史专司督办盐、漕,毕竟权力有限。

于是,朱祁钰说出心中疑惑,提意朝廷选派官员专设衙门、派遣官员总督盐、漕。

盐务总督、漕运总督,这么一说起来还真是两个富到流油的衙门口。但是一时间也难作决断,于是朱祁钰表示隔日再议。

“陛下,阿剌使者完者脱欢在鸿胪寺官员接待下表示非常满意,希望能够早日得到朝廷准信,也好让他们回去复命。”身为礼部尚书的胡濙这几天压力挺大的。

一方面要应付完者脱欢等几个瓦剌使者,一方面朱祁钰又要求要一改往年的铺张浪费陋习,要多用寻常百姓家中常用的菜干等物品招待。美其名曰:教达子生活,将来也好让我朝寻常百姓家的物品更易售卖到塞北去换来牛羊。

胡濙可以把差使甩给鸿胪寺掌寺的左侍郎杨善,但来自百官要求尽早迎回上皇的压力实在不小。

“急什么?让那些官员轮流与完者脱欢几人应酬,天南地北的聊,争取多了解一下瓦剌军情并风土。如果也先再次以送还上皇大驾名义扣边我朝也好多些准备。”

也先之前实在是折腾了太多次,虽然景泰皇帝的诏书里所谓的五次遣使迎回大驾纯属扯蛋,但如果算上太后、钱皇后多次命人送出金银财宝乞求换回正统皇帝,可不是多过五次了吗?

见朱祁钰再次以创造机会让使臣有机会在出使前更多了解虏情为由给搪塞过去了,胡濙也一时语塞。

“再者,是该议一议上皇返京后如何安置了。”说罢,朱祁钰又再次以食、中二指轻叩御案说道:“前者锦衣卫报称京城内外有传我临幸大兄妃嫔之事尚无结论,这上皇回京后若是有个头痛脑热我可就更说不清楚了。”

“嗡”一下,胡濙的脑袋快要炸了。

这都是什么事呀?“名分已定”这话是自己这票人说的,那名分定了这迎回来放哪怎么说?

迎回紫禁城?那紫禁城里可就首次出现两个男人了。正所谓二龙相争必有一伤;一山不容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