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建文帝没有死?”
顾队长脱口而出,脸上充满了惊讶之情。
这也难怪,建文帝生死之谜,在整个历史学界,都是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且呈现泾渭分明的两个派系。
一方认为,建文帝已经在靖难之役当中死亡了。
这个观点的依据主要就是正史,根据记载,建文帝死于靖难之役当中的皇宫争夺战,被火烧而死。
不过这里的正史,也是后世朱棣及其后人编纂的,肯定是要站在朱棣的立场上来编写的。
毕竟对于朱棣来说,国家不需要有两个皇帝,像是建文帝这种人物,还是死了的好。
否则如果建文帝不死,总有一些居心叵测之人蠢蠢欲动。
另一方认为,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并没有死,而是秘密逃走,存活于世。
持这个观点人的主要依据还是因为并没有发现建文帝的尸体,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因此不能确定建文帝已死。
再加上后来朱棣的种种奇怪行为,似乎佐证了建文帝依旧存活的这一事实。
比如派出郑和七下西洋,名义上是与东南诸国交好,实际上还是为了出海查访建文帝的踪迹。
而现在,建文帝没有死这件事情,由鲛人长老亲口说出,似乎这段历史的谜团已经盖棺定论了,建文帝,确实还活着。
听到了顾队长惊讶的反问,又看到了顾队长惊讶的表情,鲛人长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快,但很快就调整了过来。
想想也是,自己的主子随便成为别人口中的谈资,令谁都会不愉快的。
但是鲛人长老迫于我的压力,依旧是耐心的回答道:
“是的,主人并没有死,我们保护着主人逃脱了。”
原来,在京城被攻破的那一日,建文帝眼看着已经没有了退路,本来想要挥刀自尽。
因为他并不想落到自己叔叔朱棣的手里,毕竟他也是皇帝,也是有自己尊严的。
但是在建文帝准备自杀的时候,他亲近的内侍拼命拦住,痛心疾首的对建文帝说:
“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您是万金之躯,怎么能自戕呢?
如今虽然山穷水尽,但是在南京城外,依旧有无数忠臣义士。
只要陛下脱离险地,到时再振臂一挥,定然会有无数人响应,到时候依旧可以东山再起啊!”
朱允炆想到自己的爷爷朱元璋将江山交给自己,给予了自己莫大的信任和关爱,就这样自杀, 确实对不住他老人家。
于是朱允炆决定不自杀了,但是是死是活,却还很难说,因为朱棣的军队,马上就要打入皇宫了。
这个时候,朱允炆忽然想起了朱元璋留给他的特殊部队,鲛人。
在皇宫之中,并没有太多的鲛人,因为毕竟是皇帝居住之所在,有这么多异兽,也不是那么保险。
这些鲛人,平常生活在皇宫的护城河之中,也不见人,因此知道这些鲛人存在的人并不多。
当下,朱允炆便决定利用鲛人,从水路离开。
于是,皇宫中的鲛人先是护送着朱允炆从皇宫的下水道离开,进入到了护城河内。
一旦进入到水中,那可就是鲛人的主场了。
几个鲛人要拉着一个朱允炆在水里前潜行,并不困难,甚至游的飞起。
当然,鲛人在水下呼吸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朱允炆就不行了。
不过鲛人们也有办法,他们可以给朱允炆换气,保证他在水下的氧气获取。
朱允炆虽然不太乐意,但是也没有办法,活命要紧,恶心不恶心的已经不重要了。
就这样,鲛人们带着建文帝,就这样从朱棣军队的眼皮子地下溜走了。
混出城外之后,朱允炆依旧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
从陆路赶路,无论他向哪里跑,都会被朱棣的人马发现。
而此时,朱棣已经发现,在皇宫之中并没有发现朱允炆的尸体,因此朱棣推测,朱允炆还活着,于是发出了搜捕的命令。
朱允炆眼看着局势越来越糟糕,在大明的土地上,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容纳他这位丧国之君了。
于是朱允炆做出了一个决定,去南海与鲛人部落的主力汇合,然后通过海上,辗转逃脱。
接下来的时间,皇宫的这几个鲛人带着朱允炆走水路,一路辗转,最终抵达南海,与鲛人部首领汇合了。
朱允炆向首领展示了代表鲛人族无尚至尊的东珠,鲛人族便知道,自己的主子来了。
鲛人这种生物,是有智慧的,而且也可以口吐人言,因此交流方面,没有任何的问题。
本来按照朱允炆的想法,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这种异族,实在是过于危险了,但是此时的他并没有别的选择了。
不过鲛人也有优点,虽然性情残暴了点,但是却是个信守诺言的种族,对于朱允炆,倒也是忠诚不二,处处维护。
经过朱允炆和鲛人首领商量之后,决定还是离开大明,去别国求生存。
因为鲛人种族在大陆上,根本无法和精锐的明军抗衡。
虽然朱允炆有千般不舍,不想离开祖先打下的江山,但是形势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