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是明朝著名的学者,文学家,以及思想家。
他自幼聪明好学,后来拜大儒宋濂为师,在当时的学术界很有名气。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方孝孺入京做官,担任翰林学士,主要就是给建文帝朱允文出谋划策。
后来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其中方孝孺就是所谓的清君侧当中的重要人物,也就是被认为是所谓的奸臣。
最终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获胜而告终,建文帝朱允文下台,朱棣驻入京当政。
后来朱棣要求方孝孺,撰写登基诏书,方孝孺不干,反而大骂朱棣,朱棣因此大怒,下令诛灭方孝孺十族。
在历史上,被诛九族的人可能有不少,但是诛十族的,方孝孺是唯一一个。
至于这个十族,是如何诛灭的,史书上没有给出明确的记载,至于这个刑法最终是否实施了,史书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但是从今天来看,历史上所谓的诛十,族应该并不确实,起码在这里就有漏网之鱼。
接下来,老村长讲述了他们祖上流传下来的故事。
当时在朱棣身边,最重要的谋臣乃是所谓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姚广笑这个人为人狠辣,但是却很爱才。
当时姚广孝和方孝孺,分别是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允文身边的谋臣,也算是针锋相对。
两个人隔空较量了很多回合,后来姚广孝获得了胜利。
但是姚广孝在进京之前,曾经特别上书朱棣,请朱棣务必要饶恕方孝孺的性命。
本来朱棣也是要这么做的,还特意给了方孝孺一个台阶下,只要方孝孺将诏书写好,朱棣就可以借坡下驴,还可以顺便给方孝孺一个官职。
但是没想到方孝孺宁死不屈,还在大殿之上,公然顶撞朱棣,驳了朱棣的面子。
所以朱棣也只能不给姚广孝的面子了,下令诛灭方孝孺的十族。
消息传到了姚广孝的耳朵里,姚广孝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虽然方孝孺的死,已经无法更改了,但是诛十族这个事情,历史上从未发生过。
姚广孝掐指一算,如果是十族的话,这个范围涉及太广,而且这里面有太多的无辜之人。
本身他们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太多人了,再这样杀戮,实在是有违天和。
所以姚广孝后来就私自救出了一部分方孝儒的亲人,这里面包括方孝孺的儿子,还有一部分远房亲戚。
但是这些人如果出去逃难,注定难逃一死。
在明朝的时候,对于追踪凶手以及追击逃犯,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制,而这些人,根本没有应付这些的能力。
于是姚广孝让这些方孝孺的后人,到横断山脉的一座小山村里去居住。
这座小山村,是姚广孝早年之间已经建好的,可以说是他亲自设计建造的。
按照姚广孝的本来的用意,这里本身是预备着朱棣失败之后用的。
如果朱棣失败了,他也会将朱棣带到这里,颐养天年。
姚广孝对方孝孺的后人说道:
“你们不用担心会被找到,但是有一点,你们永远不可以出这座村子,村子里的土地还算比较多,足够你们自己生活了。”
“如果你们想要去山里打猎或者采摘果子,每隔12天,你们可以在村子周边打猎,这都没有问题,但是午夜子时以前,必须要回到村落当中,否则可能就永远无法回到村落当中去了。”
方孝孺的后人们千恩万谢,辞别了姚广孝之后,在姚广孝手下的带领下,来到了横断山脉。
据说当时,他们也在山里找了很久,最后在一个地方等待。
虽然眼前什么都没有,但是到了第2天,他们一睡醒,面前就出现了一座村落。
看起来虽然非常破烂,但是什么都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于是方孝儒的后人们就在这个村落里安了家,他们也严格遵守姚广孝的约定,不出村,就在村里耕种为生,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虽然生活不怎么富足,但是却也饿不着,也不用担心会人头落地。
而此时还在京城的方孝孺的家人以及后人们,已经全部被斩首处死了。
所以这些人相对来说,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1批住在这个小山村里的人已经几乎不在了,但是他们依然没有忘记姚广孝的嘱托,将姚广孝的嘱托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了下去。
告诫村子里的人,不能出村子,如果在周边打猎的话,午夜子时之前必须要回到村子,这也成为了这个村的一条铁律。
但是哪里有规则,哪里就有人想要尝试。
村长又讲了一个故事。
后来的某一天,一个年轻的猎人外出打猎,收获不错,于是想要多打一会儿。
他想起了村子里的铁律,看了看时间,估计也快到子时了。
但是眼前又出现了猎物的踪迹,他又很不甘心。
他觉得这些老人只是在吓唬他们罢了,于是这个年轻的猎人便继续捕猎,也不管时间了。
等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