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我家的后院通现代> 第216章 王奶奶沪市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6章 王奶奶沪市行(1 / 2)

这个暑假,王家的事业也是蒸蒸日上。

自从成立市场部以来,以顾玲花为首的一众干将们,吃苦耐劳,将玖润贸易公司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地步。

在苏城,又开了三家服装店:凤凰街一家、工人文化宫附近一家、金门路附近一家。

此外,苏东芝得到消息,在观前街西面,苏城将开设第二家百货商场,和人民商场一样,成为观前地区的两大商场。

这将开的商场叫第一百货,据说经营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商场,除了国营的那些商品销售外,可能会拿出部分柜台,承包给个体经营者。

得到消息的当天,顾玲花马上叫苏东芝想办法去确认,自己跑回田泾,跟王家几人汇报这事。

这是个大好的消息,苏城人上城里,习惯上要去人民商场兜兜看看,买东西的话,第一选择也是人民商场。

应该说,这商场里的客流是最充足的,你不用广告,人家就会上门。

现在有了一家和人民商场差不多的商场,两家打擂台,老百姓就分流出去一部分到第一百货了,那里的人流量想必不会少。

所以王家和顾玲花商量,这第一百货如果真的如目前所说的,可以租柜台的话,那肯定要争取,而且要不惜成本争取,还要多多益善。

王家的货物实在是多,多承包几个柜台也没问题,那些货都可以单独卖。

为了联系方便,王奶奶叫顾玲花回去后在观前童装店里和办公处各安装一部电话。

王家也要申请安装电话,否则,很多事都要耽搁了。

现在安装电话可不容易,价钱还贵,四千出头。

人家基本是小巷口的杂货店,装一部电话,卖东西的同时,捎带着为巷子里的人家接打电话,乘机赚点小钱。

王家这肯定不是赚这些钱,只是为了工作方便。

领了任务,顾玲花急急回苏城了,都没来得及回娘家看看父母。

她爷爷,也就是小美的顾太爷爷,两年前已经过世,属于寿终正寝。

市场部这半年除了在苏城开了三家服装店以外,还在苏城开了五家百货店,招了两个代理。

这些店铺都是彩娥在负责平时的运转。

此外,在苏城周边的六个县,王家也开拓了市场。

这六个县就是吴县、玉山、太仓、虞山、港城、松陵,当然,吴县的县政府就在苏城市里。

剩下的五个县,经济实力都是在全国都排得上号的,尤其是港城,这几年发展得飞起来了。

王家在这几个县里,曾经发展过代理商,批发了王家的物品在卖。

但市场部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县里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于是,两手抓,一方面继续招代理商,另一方面,干脆自己直接在那些地方开店。

于是,在这五个县的政府所在县城,六个县下属的一些比较大的乡镇,玖润贸易公司几乎都有痕迹。

为了管理方便,她们借助的是封亭中学张老师夫人金梅开店的模式,就是开一家百货商店。

店名就是美佳百货商店一号店、二号店、三号店……一直这样排下去。

店面基本上是租的,买的比较少。即使买的,现在也过不了户,只是双方到房管所去办一个证明。

乡下的房子倒是都不算小,所以这些百货商店开出来倒真的可以把啥都摆在店里。

店铺里把玖润公司里的货物都摆上了,可不就是一个百货商场。

顾玲花还特意叫留了一小块地方,摆上柜台,后面墙上写上几个大字:批发咨询处。

专门派了服务员在这里守着,接待想咨询如何批发的人,因为她始终坚信,王家还是往批发上发展而不是零售为主。

与此同时,市场部一部分人也对周边大市进行了摸底调研。

苏城往东就是沪市;往西沿着胡宁铁路,依次是锡城、龙城、润州,金陵;往南则到杭城。

这长江中下游地区,本来就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这几个城市发展得都不错。

本来王奶奶的意思是苏城往西,锡城、龙城……这样,一个一个城市去拓展。

但是市场部最后讨论下来,决定东上沪市,在那里迈出往外发展的第一步。

原因当然一是基于对自家产品的认可。玖润的产品,无论质量还是设计,那都是领先的。

第二个原因是基于沪市的特殊地位。在长江三角洲,沪市的地位无市可以企及,它始终引领着这片地区至少六省一市的流行风向,甚至是全国的。

任何东西,如果说是沪市来的,不仅好销,甚至还会涨价。

锡城的轻工业非常领先,但人家就是被称为“小沪市”,而这个称谓,锡城人还挺喜欢。

可能火车去沪市比较方便吧,这几个城市的老百姓,无论是生病也好、旅游也好、学习也好、购物也好,就是喜欢去沪市。

所以顾玲花的市场部觉得,在沪市开一家美佳百货商店,以此作为据点,向长三角发散,可能收到的效果要比一个一个城市去开店强得多。

这个方案汇报上去后,王家人立即通过了。

于是,市场部的精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