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过后,小美就是初二下学期的学生了。
这半年比较微妙,班里也好、村里也好,女孩子们都是虚岁十六岁左右的大姑娘了,对自己的未来或多或少有些考虑。
王家是肯定要让两个孩子读书的,用顾花娥的话就是“读到他们读不进为止。”
受王家影响,亲戚家的孩子们也是要读下去的,象顾长生家两个儿子,老大宗兴是学霸,目前读初三,王培根是班主任,他的建议是考苏城九中,那是苏城最好的学校,在中专之前录取的。
按宗兴的成绩,考苏城九中有点难度,学校能够录取一位已经很好了。宗兴在班里处于前五的位置,好的时候前三,一般就是第四第五这样。
但是,前几位都是女生,而女生往往是考中专的,因为读中专,户口就会迁出去,孩子也好,父母也好。都会选择走这条路。
这样宗兴就考九中的把握大了不少,这个寒假,他就在家里埋头读书,父母家务也不让他做了,抓鱼摸虾这些,更是都不要考虑了。甚至表哥宗香结婚,他都没去。
宗明成绩和小华差不多,中专和重点高中肯定没戏了,但可以考普通高中,或者重读。
是的,这个时候是可以选择重读一年初三的,很多家庭会让孩子重读,然后考中专、中师。
王培根还没有和家人商量这事,毕竟孩子还在读初二,只要做好继续读书的准备就可以了。
小美的小伙伴们,倒是经常讲起这事,他们在犹豫,到底是继续读下去呢。还是选择初二就毕业。
男孩子基本上都是选择升初三,女孩子基本上选择初二毕业。
小美很难受,她自己肯定要继续上学的,但她也希望小伙伴们能继续求学,因为,知识真的太重要了啊。
她把这份担心跟父亲王培根说了,也希望自己家里能不能想办法、出点力。
年前她去现代考察,那些初中毕业的,也就是在厂里打工或者在社区、医院等地方打扫卫生,做的是最苦最累的活,拿的是最少的工资。
它真心不希望自己的小伙伴们过这样的日子。而且,不仅仅是她们一代人,因为自己的家庭情况和个人情况,往往找的对象也是同样差不多的样子,这就会影响到后代,大多就是在出租房生活,后代在厂里上班,他们的孩子也是在拆迁房旁边的学校读书。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当然,王家以后肯定会开店、开厂的,这些人都可以安排到厂里、店里来上班,可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吗?
她们只是从一个老板那里换到了王家这里。
实质上根本没有变啊。
王培根因为女儿几乎年年要念叨,被念的多了,也上心了:“这事可能有点转机,据说县里在研究扩大招生。
不是招高中生,现在高考录取比例很低,不可能再扩大高中招生范围了。
但全县现在最缺的就是教师和财会人员,我听说可能会搞财会班和幼师班。
但学生不一定会招很多,一个乡镇四五个吧。
但初二的肯定不会招,肯定要通过初三全县统一考试,就是中考,然后按分数、志愿,再择优录取吧。
我估摸着这种班有点委培的性质,就是各乡镇委托教育部门培养,户口肯定不会出去,还是农村户口。
但是好歹能多读三年书,个人的文化水平肯定会得到提升,这是一,二就是就业也挺好的,财会就是做会计,就像袁文明大哥一样,挺好的吧?
幼师那肯定安排在幼儿园工作,那就是人民教师了,也是教师队伍的一份子。
这是年前的消息,不知今年招不招?今年招的话,明年你们初三肯定就会继续招了。
你那些小伙伴,等今年有确切消息后,可以让她们继续读书,不要初二毕业。
还有,我来和你奶奶、妈妈商量一下,看能不能采取什么办法,让我们村里的女孩子至少都读到初三毕业。”
王家的办法就是老办法,要让孩子们尤其是女孩子继续上学,王家就是出钱呗。
好在王家去年真赚了不少钱,而小美在现代听到了太多企业家做慈善的事。
加上周惠芳是个热心的,每年都要捐助贫困户,向玲玲夫妻俩也结对了西北地区两个孩子。
所以小美对家里拿点钱出来,为村里孩子读书出点力,那是举双手赞成。
而王家三个大人一直觉得,家里能赚这么多钱,完全都是小美的功劳。所以。她想怎么花那就怎么花。
何况孩子心善,一心记挂村里的那些孩子,想帮帮人家,那肯定得满足她的心愿啊。
但这次王家不是直接拿钱出来,让那些孩子拿了钱去读书,而是改变了扶贫模式。
所以,田泾村新年的第一件事就是,凡是今年读初二的学生家长,只要你签了承诺书,说是你的孩子只要读的进书,不管男女,都会供他读下去,直到初三毕业。
只要签了这份承诺书的,王家一律给安排工作,每家一个。
这肯定肯啊,没看王奶奶卖房子让儿子读书,现在王培根都吃上公家饭了。
他们没王奶奶的觉悟,但也知道读书好,只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