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这只是说说,安慰一下儿媳妇罢了。
其实会计的人选,王培根已经在家庭会议上说了,是他的学生,叫袁文明,读书非常好,但是小时候生了小儿麻痹症,一只脚是瘸的,没办法参加高考。
幸运的是,这人读完了高中,但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参加高考,现在在家闲着。王家想请他来做会计。
王培根估计自己去找他肯定会答应。
到时候让他先做起来,等公社里这样的会计多了,上面有要求了,镇里自然会组织这些人进行培训,然后考一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
王培根也想到了老母亲年纪大了,太劳累肯定不行,所以想老婆在家多照应。
就又去和书记菊生商量,顾花娥白天在家接诊,村里合作医疗站就让另一位医生(就是那位本来想做代课老师的,可惜字太差没成,就去学了医术做了赤脚医生)白天在那里上班,晚上有看病的或出诊的,让村民一律找顾花娥。
王培根是想着,找顾花娥的,一律王培根去出诊。
这提议三方都满意,那位医生本来就要在医务室的,现在只是由两个人变成一个人,忙了一点,但晚上不用出诊,可以睡安稳了,那肯定愿意啊。
书记菊生也满意,晚上出诊王培根亲自出马,他的医术是最好的,那不是给老百姓谋福利了吗?故此也很满意。
王家更不用说,这样一来,顾花娥就整天在家里了,开的店由她和王奶奶打配合,再用几个亲戚,肯定很顺利。
晚上出诊王培根心里有数,难得的事,不是天天晚上有的。
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其他人王奶奶也陆续谈好了,分别是:
去苏城的顾长生和顾玲花夫妇,共三人。
顾长生是王奶奶派去开疆拓土的,王家不可能就在苏城开一家服装店,以后服装二店三店……还有其它商品的店,都要开过去。
顾长生是读到高小的,在这个时代,文化水平属于高的,对王家又是真心相待,王奶奶觉得他去最放心、最合适。
至于他去了苏城后,家里怎么办,第一两个儿子都大了,家里不能说没有男人;第二,俞阿婆还健朗呢,她会去陪女儿的;第三,顾长生每过十天就要回家一次的,如果有事也要回来和王家人商量。从这些可以看出,顾长生去苏城比王培根去虞山读大学还要回家机会多。
所以王奶奶一跟顾长生夫妇讲这事,顾长生当场就答应了。
王奶奶也直接:“你们的工资是不发的,我们给村里一个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元钱,顶你们的人工,年底你们凭人工分红分口粮。但你放心,王家不会亏待你的,朱宝庆已经帮你们租好了房子,就在观前街东头大儒巷里,走过去不远。
你们几个每天的饭钱,我们会给补贴的,一天一块钱,你们买了吃也可以,派一个人做饭也可以。
每个月还有全勤奖,年终肯定也有奖金的。”
这些七奖八奖的都是小美从现代贩来的,她甚至还提出给舅舅顾长生姑父田水官股份,被王奶奶拒绝了。
王奶奶只想到以前沪市帮佣的东家,年终包红包是有的,给股份,那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王家这店才要开,一切都是未知数,还是以后再商量这事。
顾长生本来答应的毫无负担,现在听王奶奶安排得这么周到,一下子心理负担就重了。
“婶子,这开店要吆喝的,这我从没接触过啊。万一办砸了,可怎么向婶子你一家交代啊。”还要开疆拓土,想想就有点害怕。
看出他的犹豫,王奶奶宽他的心:“长生,做生意只要诚信经营,没大难题的,你还有个谁都比不上的优势呢,那就是你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写写算算自己就能搞定。
我们还要给你配几个助手,几个人有商有量,肯定能将事情做好的。”
给顾长生搭配的是顾玲花夫妇。
顾玲花读过书,认识几个字,是王家信得过的人,给顾长生做助手绰绰有余。
她就嫁在本村,从七小队嫁到二小队,她老公叫秧元,家里独子,也读到了初中,两人的儿子已经两岁。
王奶奶搞定顾长生,又匆匆往顾太爷爷家去。
老人真的老了,话也听不大清了,还是他女儿听懂了王奶奶的意思,激动地说道:“姐姐你这是给玲花活路哇。你不知道她手指被拗断后,整个人和以前都不一样了,主要是心寒。
现在你叫她和秧元给长生打下手,去苏城卖衣服,她肯定喜欢的。而且,隔壁就是大双家的店,她做姑娘时,和大双家最近,两个人很要好的,现在在一起卖衣服,肯定开心。走,我跟你一起去跟她说。”
果然,顾玲花夫妇听到这事,马上一口答应,问都没问工资待遇的事。
王奶奶把和大队里商量的工资待遇这事讲了一下,说是给顾长生打下手:“你们先好好学,以后能独当一面了,阿姨再给你们安排更合适的工作。就是孩子还小,阿姨有点不好意思。”
顾玲花是顾太爷爷的孙女,叫王奶奶阿姨的。
顾玲花的婆婆就一个儿子,对这个儿媳妇一向疼爱,自从计划生育下来,村里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