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小美边和家里人一起整理东西,边在心里想:这四号是学校,那么,是不是有五号、六号……呢?
四号这学校她知道,就在月浜街上,周阿姨盒饭店往南五百米左右,很近。
学校有传达室,进出很不方便,这四号形同虚设,派不上什么用场。
但为什么是在学校呢?肯定跟月季花有关系,是不是这些月季花都是来自顾太爷爷家那株,扦插而成,是子母或子孙的关系呢?
那是不是还有五号、六号等等这些,在现代的不同地方呢?
还有,一号二号念到时怎么没有反应呢?
太多问题,小美想的脑仁疼。
睡觉前,她把自己想到的跟奶奶说了,请她明天再去顾太爷爷家剪几支月季来试试。
很遗憾,王奶奶这次剪的四支月季花中,小美来来回回念了好多次“五六七八”,一点反应都没有。
小美好泄气哦。
又有点难受,这四号象是开的安慰奖,拿了点学生不要的东西,其它用处一时还真想不到。
幸亏还有小公园这个三号出入口。
王奶奶倒是一直拘着小美,强调低调再低调,那边尽量少去。
村里双抢大忙开始了,学校放农忙假,王培根作为代课老师,也要参加劳动。
家里人的注意力也集中在了农忙上面。
小美还是从奶奶那里争取到了一天一次去现代:买菜、卖菜、卖鸡、蛋、鱼、虾,现在又加上一个螺蛳。
蔬菜进入丰收期,空心菜、苋菜是天越热长得越快,今年用了小美带回来的柳叶苋,掐一次,浇点粪水,马上发大棵,很快就可以再采收。
空心菜更好伺候,为了节省地盘,顾花娥用家里废弃的盆、粪桶等容器,小美看见后,去现代菜场里卖菜的那里讨了几个泡沫箱。这些容器装半箱泥,空心菜就种在泥里,然后浇水,水超出土一公分。这空心菜长得比种在垄上的都好。五天左右就可以掐一次,掐后浇点粪水,不到两天又是生机勃勃,五天左右又可以掐了。
此外,丝瓜、黄瓜、侉子、茄子、辣椒、西红柿、长豇豆、秋葵等都成熟了,南瓜、玉米也快要可以采摘了。
这些蔬菜中,茄子是最吃肥的,顾花娥了解这些蔬菜属性,在种茄子前,就下足了底肥,所以王家的茄子特别大,还嫩,深受欢迎。
秋葵在王家乃至田泾村都是新兴事物,不少村民问顾花娥是什么,顾花娥都推到苏城知青身上,众人也不疑有他。秋葵采摘后,果然在现代卖出了高价,买的人还挺多。小美想着明年多买点种子,让亲戚们都种上。
玉米已经长得有芦席那么高了,已经结穗了,小美根据种子袋上的提示,跟妈妈说每株上只留一穗,多出来的都掰掉,确保玉米都是“独生子女”。
掰下来的玉米小小的,嫩嫩的,据说和排骨烧汤特别好吃,小美带现代那里去卖,价钱居然比肉还贵,真是搞不懂。
顾花娥舍得放肥料,平时浇水也是薄肥勤施,蔬菜长得特别好,而长得越好的蔬菜,吃口就更好,所以小美的菜,刚拿到周爷爷那里,就会被一抢而空。
当然,二姑妈、舅舅家也是每天拿蔬菜来的,这已经成为这两家最大的收入来源了。
二姑父还和舅舅做了分工:他家负责去其他村收鸡和鸡蛋,舅舅家负责抓鱼虾和螺蛳。
农忙到了,宗兴表哥也放假在家,他是摸虾、摸螺蛳的好手,每天收获都不少,这些都被小美拿到现代去卖掉了。
卖了这些东西,一部分王奶奶给钱,她手里有不少钱呢,这两家挣的和她手里的钱比起来,那就是毛毛雨。另一方面,王奶奶吩咐孙女买吃食时,把这两家也带上。这双抢大忙,吃点好的,人容易恢复体力。
所以今年的双抢大忙,舅舅和姑父一点没觉得累,只有小美爸爸王培根,那真是象蛇一样蜕了一层皮,其中辛苦不言而喻。
好在学生放农忙假只有十天,而老师要提前备课,第十天就去学校上班了,他辛苦了九天。
可即使如此,王家人,都心疼坏了。王培根本来就长得白,收麦子的时候,麦芒粘在衣服上,弄的人全身痒痒的,于是王培根就把外套给脱了,就穿一件背心干活。
这就是他没有干过农活,没有经验,一个上午,皮肤就晒伤了。
晚上痛的睡不着觉,白天还要强继续去上工,幸亏只有九天,否则真要累趴下。
即使如此,九天后,白白的书生也变成黑黑的农民了。
等这边麦子打好、晒好、扬场、入仓,等着过几天交公粮,双抢的第二步开始了。
那就是种水稻。
其实田泾村这边曾经种过双季稻。
不管是双季稻还是三季稻(岭南地区),每一季都需要一定的日照天数,才能有好收成,否则,稻谷就会长成瘪谷,那就白忙了。
水稻是要育苗的,俗称育秧,这要一个月左右,那时田里还有小麦,所以都是另外找了地先育苗,等小麦割下来收走,马上灌水,然后拖拉机进场,开始犁地。
这时候男人就是在伺候地,一遍遍地犁地,然后放水,施肥(这叫底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