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次没有准备卖蔬菜,小美将两只鸡交给周惠芳,获得六百块钱以后,就没事干了。
想着时间还早,小美决定去逛逛她心心念念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在苏城西北叫钱万里桥的地方,中间要转一次车。
坐车对小美来说已经很熟悉了,转车也不怕,就在原地等上车,一点不费力。
车上的人,从驾驶员到乘客,都很友好的,上次小美睡着了还叫醒她,给她很好的印象。
车子坐过头也不怕,有手机在手,导航就能回到老地方。
小美就这样拉着小拖车,自信满满地上了公交车。
手机“毕”一下,不用付钱的感觉好爽。
这个时候已经过了上班高峰期,车上人不多,空座位很多,小美靠窗坐好,小拖车就放在脚边。
她以前去菜篮子批发市场时,看见车上的年轻人都是边坐车边看手机的,小美有样学样,也掏出手机玩起来。
谁知没有这个命,汽车上看手机,不晕车的都是能人,小美显然不是,只能无奈把手机收起来,看外面的风景。
盒饭店所在的地方是苏城扩大后兴起来的,严格说不属于古城区,而现在,车子开进了古城区。
明显不同的两种风格,古城区的路明显窄了很多,骑自行车的人多了起来,街上没有特别高的楼,但树木却特别高,看上去很壮实。
对,小美对这里的树木,第一印象就是壮实两字。
车过观前街,走在临顿路上,小美心情忽然有点激动,朱宝庆家就住在临顿路和白塔东路交界处,里面的一条小巷子里,而王艳琴姑姑家,就在拙政园东边的巷子里。
其实小美不是没和奶奶商量过来这里看看的,但看到了朱宝庆叔叔、王艳琴姑姑,他们老了,看到这么小的小美,他们会怎么惊奇,或者说惊吓。
小美如何自圆其说?
所以有些人,相见不如不见。
车子停在临顿路一个叫第四人民医院的站台上,再往北两站,就要经过朱叔叔家那条巷子,小美急切地看着外面,哪怕看见了不打招呼,她也是想看到叔叔、姑姑的。
可是,她看见了啥?
一幢苏城特色的建筑,很大,把当年的小巷和周边居民区都取代了,这建筑叫苏城博物馆。
“苏城博物馆?那是什么?”小美不禁发出疑问。
前排一个老人闻言转过头,看着小美的眼神带着骄傲:“小妹妹,这是我们苏城出去的设计师,全世界著名的贝先生设计的。你看多象我们苏城园林,这是一座历史艺术性博物馆,现在已经是我们苏城的又一张漂亮的名片了。里面参观是免费的,你可以让爸爸妈妈陪你去参观。”
“谢谢爷爷,那原来住在这里的人呢?”小美迫不及待地问道。
“在造这个房子之前,就拆迁了,居民大部分迁到了虎丘那边,还有的可能去园区、新区了吧。”
边上另一位老人说:“当时拆迁赔偿力度还是蛮大的,选房子的,去虎丘那边,但那里出城了,很多人不愿意,就拿了钱自己买商品房。所以真的是苏城四面八方都有人去的。”
于是车上一时热闹起来,有的说当时的赔偿款放到现在连一套房子都买不起;有的说,话可不能这么说,当时的赔偿款如果都在园区买房的话,可以买一大一小两套或三套小面积的,放到现在就是几千万身价了……
小美听着他们的说话,心里有点难过,又有点说不出来的情绪。
朱宝庆叔叔和王艳琴姑姑,在村里的时候,和她家关系最好。两人经常来王家玩,王艳琴更是认了王奶奶做干妈。
王艳琴是考了工农兵大学离开村子的,朱宝庆是办了病退回城的,后来进了百货大楼上班,两家都有点实力。
即使如此,也没有断了和王家的来往,大家象亲戚一样走动的很密。
小美来过朱宝庆家几次,更是在王艳琴家住过。
这是小美童年时美好的回忆,是在村里小伙伴们面前可以显摆的所在。
可是,现在,两家都不在了,不知去了哪里?
想想1976的叔叔姑姑,再想想现在住在拆迁房里的人,他们已经六十多岁了吧。
突然小美一个激灵,在这个时空,是不是有一个王小美,生活在田泾村?
家里的亲人们,他们生活得怎样?
想到此,小美哪里还坐得住,下一站慌慌张张下了车。
到马路对面坐上了返程车,去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事,被她抛在了脑后。
心事重重回到家,王奶奶还在打包晚上去苏城的东西,看到孙女脸色惨白进门,忙问道:“怎么啦?”
“奶奶,我今天坐车开过叔叔家门口,可是那里已经没有了,变成了一个博物馆。听说叔叔他们拆迁后,搬走了。我突然想到,那边的叔叔已经六十多岁了,那么,那边的我们呢?她们过得怎么样?”
小美说着,突然流下眼泪:“没有现代的那些东西帮助,我们原来的日子肯定过得很苦,现在是不是还是在吃苦受累?”
王奶奶定定地看了一会小美,这孩子就是心思太重,看着有点魔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