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当下制造硫酸的办法,下官采取的是煅烧黄铁矿,和铅室。”
屈生指向一个锅炉。
匠人正把黄色的铁矿石扔到里面,锅炉连接一根陶制管子,管子又接在一个红砖砌筑的立方体上。
从立方体上又有一根管子延伸出来,通向一个陶罐。
赵煦上下打量了一番,微微点头。
黄铁矿就是二硫化铁,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铁矿。
含铁量不多,含硫倒是很多,所以不适合炼铁,却适合提取硫。
在大颂,这种低品质铁矿尤其多。
否则当代,也不会大量购买澳洲的优质铁矿,以至于受制于人。
煅烧黄铁矿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经过具有催化作用的铅室,转变成三氧化硫最终入水,变成硫酸。
这就是屈生打造的硫酸工业。
其实在古代,古人已经能通过蒸馏胆矾和绿矾得到浓硫酸。
但是燕州盛产铁矿,所以显然煅烧黄铁矿,制造硫酸的成本低廉。
而且煅烧过的铁矿还能拿去炼铁,反复利用。
参观了制造硫酸的过程,赵煦又去了制造硝酸的坊房。
其实硫酸是三酸的基础,得硫酸,制备剩下的两种就简单了。
硫酸和硝石反应,便可得到硝酸。
硫酸和食盐加热可得盐酸。
由于盐酸和硝酸都是易挥发的酸,所以只需要接个管子收集即可。
而因为这个关系,硝酸工坊和盐酸工坊都建在硫酸工坊附近。
三酸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烧碱制备,赵煦就不去看了。
烧碱在制造肥皂的时候,他已经建立起了对应的工坊。
他和屈生直接到了制造纯碱的工坊。
当下,燕州的纯碱主要依靠从豫州购买碱矿。
不过由于碱矿处在王家控制的范围内,一旦撕破脸,纯碱的供应便会出问题。
所以,尽管制造纯碱的工序繁琐,他还是让屈生建立起来了。
毕竟他奉行的一向是有备无患。
“制备盐酸的时候会同时生成硫酸钠,煅烧黄铁矿会得到氧化铁,把这两样与木炭一起加热便可得到纯碱。”屈生望向正在忙碌的匠人。
此刻工坊中有煅烧的黑色粉末,匠人把黑色粉末倒入水中,然后纱布过滤,再端到外面加热,于是得到白色的纯碱。
将三酸两碱全部工艺讲完,屈生重重松了口气。
这便是为什么燕王一口气把三酸两碱都交给他的原因。
因为得到其中一种东西,便能顺利得到剩下的东西。
“嗯,已经有点样子了。”赵煦目睹了整个过程,相当满意。
尽管屈生搞出来的制备方法都是极为原始的。
制备的量虽能说得上是规模化了,但只是相对而言。
估计只能看看够用。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工业化需要一步步来,无法一步登天。
不过,随着王崇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燕州将具备制造复杂机械的能力。
今后燕州各行各业的产量都会得到跃升。
巡视了一遍化学工坊,赵煦嘱咐屈生将受伤的学员照顾好,便径直回了府衙。
这时候府衙议事刚刚结束,刘福把官员们总结的,这段时间的基建成果汇集成册,交给了赵煦。
“新增屯田二百八十万亩,建造桥梁一百零六座,开挖水渠共计三百三十六里……”
赵煦在翻册子的时候,刘福在一边念叨。
“这段时间就有这个成果,委实不错。”赵煦点头赞扬。
在晋州之战前,他便把从晋州的过来的百姓一部分安置,一部分编入生产营。
后来马翰驱百万之民进入燕州,其中过半再次被编入生产营。
所以,府衙管辖之下的生产营规模还是很大的。
当时,他采取这个策略,便是为了收揽人口的同时,不至于被涌入的大量人口拖垮。
毕竟,他囤积的粮食有限,必须让他们及时自力更生。
于是生产营以工代赈的机构便出现了。
官府给流民饭吃,流民则在官府的统一管辖中屯田。
之后,再把屯田分配给他们,让他们成为燕州土地上自由额百姓。
现在,刘福给了他一个阶段性成果。
显然他的策略初见成效。
“水渠开挖了三百余里,这么多?”赵煦斜了刘福一眼,有点不相信。
刘福道:“回殿下,这里面有不少水渠都是三四米宽的水渠,所以挖的多。”
顿了下,他洋洋得意道:“而且下官对殿下在学堂将的工分活学活用,除了让农建营参与挖掘沟渠外,还鼓励本土百姓挖沟渠,赚取工分,三年期满,他们便可以拿工分来换粮食。”
“你小子在空手套白狼啊。”赵煦瞪了眼刘福,“胆子越来越肥了你,不过百姓就这么信了?”
刘福嘿嘿笑道,“全仰赖殿下威望隆重,百姓们现在很相信府衙,当然,也有不乐意的,不过府衙没有勉强他们。”
赵煦点点头,“虽说这件事干的有点冒进,但现在燕州周边的环境依旧不容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