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三人一拍即合,觉得不能任太子建如此发展,若将来太子建继承了王位,就会不利于三人,于是就联名向平王告发。
而平王呢,自小喜欢于太子建,觉得他只是年少轻狂,想法单纯而已,其实对于楚国并没有害处,实质上也只是一种想法,并未真的就伤到楚国,给楚国带来威胁。
所以平王并没有真的罚处于他,而且反而就想给子建娶亲,让他成家之后会变成务实一些,也成熟起来。
而这让子西更加不安,这才再笼络了当时的子基与子闾,打着为长兄娶亲的名誉,一起去秦国为太子建迎娶秦国公主孟赢。
孟赢当时是列国七色美人之一,深得秦王喜欢,更得列国公子求之不得的美人,而子西自然也想得到孟赢,不会让子建独享权力与美人之福。
而楚平王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想通过太子建与秦国联姻以交好,这样楚国就少了一个顾忌,而且秦国与晋国直接交壤,可以间接的牵制着晋国,就算是晋国称霸,有秦国在,楚国也不会独自面对晋国之危,这也算是断了太子建当时的与晋国结盟的想法,毕竟若再与晋国结盟,就会违背秦国之意,而且若给太子建娶了秦国公主,那么太子建就会受到约束,这是平王为维护太子身份的一种手段。
当然秦国也有如此意图,而太子建却也是最好的选择,两国正是一拍即合。
当子西见到孟赢之时,就注定他这一辈子不会忘了她,在那时青春冲动的内心里,想得到孟赢的想法,甚至比想得到楚王之位更加强烈。
在见到孟赢之后,权色兼收的想法,也在他的心里种下了罪恶的种子,美色的占有欲点燃了他心底潜藏的所有欲望,也让他人性里的恶彻底解放,而仅存的兄弟之情,慢慢变得十分淡迫。
所以一接回孟赢,他马上找到了费无极,告诉费无极,秦国之所以嫁孟赢公主与太子建,就是将来认定太子建必是继承楚国王位之人,也就是将来的楚王。
这样以后谁能保证子建不会再图谋着未尽之志,与晋国结盟呢?
费无极当然明白其中之理,若楚晋结合,甚至于楚晋秦结合,那么于齐国就有覆国之危,他决不会容许此事发生,当然他也明白子西的目的,而子西也正好是可利用的棋子。
若说太子被废,则子西是平王第二子,理所当然太子之位会轮到他来坐了,那么若是秦国仍然想让孟赢嫁给将来的楚国之主,那么孟赢就会相应的嫁与子西。
可费无极知道这个看似忠良的子西,其实心里比子建更阴险一些,所以也多有防范,就算是搬倒太子建,也不会让一个更奸险之人得利,则成为楚王,况且还是权色兼收。
所以费无极在平王面前极尽馋言,把将来会带给楚国的危险说得清楚,而且还让孟赢先见了平王,投其所好。
而平王本就好色,一见之下,对孟赢国色天香之姿,竟然也动了歪心。
再加上费无极与子常的构陷,让平王对太子建也慢慢失去了信心。
可如何处置孟赢,平王更不愿让子西得逞,毕竟兄弟之间的构陷让平王十分反感,相反费无极并非楚人,却体现得处处为楚国谋算,而且费无极在构陷子建的同时,必然也不会对子西有什么好话。
而平王也不想让子建怀疑,造成父子背叛的局同,所以就用了一个当时看起来两全齐美的办法,通过说服陪嫁的田淑雅(同样也是列国七色美人之一。)嫁与了子建,而平王则亲自娶了孟赢。
接下来一年之后,孟赢也是十分争气,昭王顺利出世。
此时平王对幼子的喜爱已胜过对任何一个王族公子,而孟赢作为昭王之母,当然愿意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了,这样他不仅已经享受站楚国王后的尊宠,而且将来也可以享受太后的尊宠,所以未过几年平王就直接废了子建的太子之位。
而为保证子建将来不会危及小太子,所以对子建进行了驱逐,也并非罪罚。
太子建知道在楚国已无立身之地,这才远遁郑卫。
而子西呢,忙活了半天,什么也未捞到,而且就算太子建离开了楚国之后,也未受重用。
相反的是,一直游手好闲,胸无大志的子基,却还迎来的好事。
平王竟然把楚国本土的另一个七色美人,幺妹许给了子基,也就是他的三弟。
这让子基大喜过望,慢慢的也进入朝堂为平王分担国事。
而子西身为平王第二个儿子,却并不受平王喜欢,相反因为子建的事,平王一直把心中的怒气发在暗中挑拔关系的子西身上。
这一切让子西恼怒成羞,慢慢对于平王也动了杀机,他觉得平王一直对他不公平。
可他不知道,兄弟反目,背后构陷子建,这已经是违背了平王的原则,平王虽然没有多少本事,可却十分忌讳兄弟相争。
就如同他与子常,一个是楚王,一个是令尹,共同为楚国而谋,共享楚国权势,两人配合密切,也是相安无事。
子西的所有言行当然让平王感到不安,所以重用了看似游手好闲的子基,就是想为昭王,当时的小太子建立一些根基,以对抗牵制将来野心勃勃的子西。
子西知道若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