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十里亭别
几天之后,整个吴国使臣团也该回楚了,而此时已是二月底,所以春光更加明媚,江南锦秀的风光也一览无疑,可这也是送别的时候。
同样的吴都城外,十里亭,这一次送别王禅及整个楚国使臣团的不再是吴王,也没有相国伍子胥,只有伯否与西王妃。
因为晋国的大军已兵临楚国龙城边境,大战之势一触即发。
而吴王、孙武、伍子胥当然都在前方忙碌,对于送别王禅,只能委托西王妃及太宰伯否了。
“鬼谷先生,你觉得吴与越之间将来会如何?”
伯否与王禅同坐着白虎所拉车驾,而两位公主则与西王妃同坐一张马车。
此时伯否还是十分关心着吴与越的形势,所以才有此问。
“伯大人当放心行之,若是不妨,可以把伯焉公子与莲花公主接回,想来莲花也该产子,这或许可以起决定之用。”
王禅虽然与伍子胥与伯否都有过深谈,那都是基于个人的一些想法,对于吴国与越国之势,他少有涉及,因为并不想让太多人知道。
而且伯否此时的身份又不一样,莲花公主是越国公主,而他是吴国重臣,所以关系涉及两国,处在相互的矛盾之中。
“老夫明白,这就派人去接焉儿与莲花。
吴国有孙将军,而此次先生惑敌之策,虽然并不针对于越国,可越王勾践与范蠡定然不会真的明了先生之意。
若吴越交战,越国必败,先不说吴国孙武领兵之能,就凭越国此次不能知吴国之意,就已失了先机。
只是莲花是否能保得住越王之命,老夫也不敢肯定,只能听天由命了。”
这几日伯否也能看得出整个吴越的形势。
吴国的大军已准备充足,而佯攻巢邑的五万兵甲,已在路上。
此次出兵,分两路大军共出,重兵由吴王夫差亲率,以对抗越国大军。
而孙武则亲率五万兵甲围攻楚国巢邑。
吴王的重兵,伯否并不在意,毕竟以夫差之能,对上越王勾践及越国范蠡,应该不会占得多少优势。
可孙武用兵,却是让列国惧怕。
当年孙武统领吴国十万大军长驱直入攻入楚国,任谁也不会想到,孙武先是乘船而上,这样比走陆路更加快捷至达楚都。
可孙武却一反常态,改水路为陆路,翻山越岭,让人捉摸不定。
最后在连夜行军之后,却又亲率三千轻骑,直捣当时同样亲率十万楚国大军的楚昭王。
结果,孙武以三千吴兵,大胜十万楚军。
这在有史以来,都是奇兵之法,兵法韬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以三千兵甲战胜十万大军之功,没有任何人敢于轻视。
而此次孙武手中有五万吴国铁甲,谁敢言越国不败。
那么若越国大败之后,越王勾践就会有如丧家之犬,无家可回,却又身负越国之责。
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而莲花公主是勾践之妹,若越国有难,她必然会挺身而出。
此时王禅让伯否接回莲花,其实已经把结果告诉了伯否,那就是越国必然会败。
现在就必须为大败之后的勾践着想,若勾践战死沙场,那么伯否就会陷入两难境界。
若勾践投降,那么能救勾践的或计只有莲花,也只有他伯否了。
所以他理解王禅的用意,并不会像普通之人一样,反而认为吴越大战,该让伯焉与莲花公主远离。
“不过将来之势不可强求,伯大人不必为此而忧,我观勾践非是短命之人,他的一生还有转折之处,可不要因此而让伯大人以及伯焉还有莲花公主处于两难之间。”
“老夫谢先生指点之恩,先生于我伯家真的是恩重如山,老夫却无以为报,将来若是用得上老夫之处,还请先生不咎直言。”
伯否说得十分诚恳,并无半分矫情之意。
伯家一族在楚国受当年子常之祸而满门被斩,而王禅却亲自手刃了子常,算是为伯家报了血仇。
而且楚王之所以会发罪己之旨,赦免了伯家与伍家当年之罪,其实也是看在王禅的面子之上,算是因王禅端午有大功于楚国,所以借此机会,卖给王禅一个面子。
虽然此时伯否在吴国已是柱国之臣,可对于能洗脱他父亲的罪责深深感恩,于伯氏一族来说,也是一种无言的荣耀,就算不是荣耀,也算是洗脱了父辈的罪名,为伯氏在楚国重新赢得了声誉。
“何必言谢,我与伯焉本是朋友,当年他喜欢蝶儿,却让在下横插了一足,可他却十分知势而退,这让在下也是过意不去。
却不想那年去越国之时,他与越国莲花公主却是一见衷情,所以在下不得不成人之美,未曾想却也是命中定数。
或许勾践上次不死,是因为在下不想欠人人情,可这一次不死,却是因为他一直想利用而却不能利用的莲花。
世间之事还真是难与说得清楚,所以伯大人就不必如此客气。
此去一别,还望伯大人保重,希望莲花能为伯家诞下一个麒麟之子来,也算是为伯家留得后了。”
王禅也是回顾了伯家一这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