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鬼谷王禅的气发在他们身上,而不敢再言。
此时西施一出口,夫差马上就觉得刚才自己有些失礼,他知道刚才虽然是在对三人讲,可气却是因鬼谷王禅而出。
而西施与鬼谷王禅也是相识旧友,这样责备三位大臣,也等于让西施难与下台。
此时西施一语,到让夫差想起了施子的面子,所以三位大臣这才十分尴尬,他们为吴国一生效忠,在夫差吴王面前,竟然不如西施的面子更大一些。
“王上,鬼谷先生胸怀天下,王上应该十分清楚,他为人并不重财,也不重利,当年与先王相交亦是如此,先王对鬼谷先生十分信任。
而且鬼谷先生谋事,向来都会与人友善,少有让人为难,这一点王上也明白。
至于王上刚才所说,鬼谷先生在楚国为伯大人、伍相国所讨得的公道,并手刃了当年害两位柱国之臣家族的仇人,这对于两人大人是有恩情。
可这也并非两位上卿之错,王上不该因此迁怒于两位大人,甚至于孙将军。
另外,楚王罪己之旨意,说明当今楚王知错能改,承认当年冤假错案,而让伍氏及伯氏一族受难,返回其产业,这也是理所当然,体现了楚王的胸怀。
而且楚王此举,意在表明,其求贤若渴之心,同时也体现了伍大人与伯大人的贤能。
两位大人与伍将军受先王封为大周上卿,这于列国之中也是首创,说明三位上卿对吴国功勋卓越,无人能比。
可此次鬼谷先生来访,提出如此傲慢之请求,与三位上卿本无瓜葛,王上若是心里有怨,可也不该把怨气泄于三位上卿之身。
若说要怪,那也只能怪鬼谷王禅太过自负,而王上又放不下颜面,怕有失吴国尊严,这才有心为难三位上卿。”
西施慢慢悠悠边说边看着三人以及夫差,此时夫差的脸也是一时红一时白,十分羞愧。
“三位上卿,刚才是本王失礼,还请三位爱卿见谅。”
夫差听得出西施之意,刚才确实是因为他心里对王禅的怨气,所以才举了这些例子,想来为难三人,而发泄对王禅如此傲慢要求的不满。
现在西施就事论事,把事情说清,王禅的傲慢要求,与三人并无关系,至于受恩于王禅,那也不是三人之错,若说如此,那几年前夫差受恩于王禅,那该也是夫差之错了。
西施再声明三人的地位,是受先王阖闾封的列国上卿,如此封赐在列国之中也是头一次,这更说明三人在吴国的功勋巨大,让夫差明白三人于吴国的重要性。
此时差起身对着三人一揖,到让三人吓得赶紧起身,同时一揖。
“王上多礼了,鬼谷先生此次如此无礼,还望王上见谅。”
伍子胥还是代三人再次希望吴王不计此节,原谅王禅的无礼要求。
“快快请坐。”
夫差还是知错能改,刚才西施举楚王的例子,就是说明此三人的贤能,与楚王有胸怀,意在提醒夫差要有一个君王的胸怀,分清是非,不要随意责怪有功之臣。
“依老臣看来,鬼谷先生必有其意,虽然鬼谷先生向来自负,可却并不会无的放矢,这一点想来西王妃会更加了解一些,不知王上可否请西王妃再详说,以解我君臣之惑。”
伯否比伍子胥与孙武都要善长于交际,他知道西施算是王禅的红颜知己,虽然刚才受夫差责问,可此时也看得出,只有西施所说才会让夫差更加信服,也才能更加说得清楚鬼谷王禅的意图。
其实他也知道王禅之意,而且他也深信伍子胥与孙武都知道王禅的意图,只是不便明说而已,若是说得清楚了,反而会让夫差觉得自己比不上三位臣子,颜面上过不去。
“爱妃,伯爱卿所言本王也十分深信,刚才是本王有些胸怀不够,比之先王,比之母后,比之三位贤臣都有所不及,这才动了怒气。
我与鬼谷先生也交往一年多,他的每次谋算都让人佩服,只是这一次有些让本王难与捉摸。
我知爱妃聪慧剔透,定然知道鬼谷先生用意,还请爱妃明言,在三位爱卿面前,就不必客气,本王就算胸怀差一些,可还受得了。”
夫差此时也是自嘲着一笑,看着西施,让西施把鬼谷王禅的意图说出。
“王上,既然如此,那臣妾想问王上,刚才王上因为鬼谷先生提出让王上率吴国群臣十里相迎,王上觉得鬼谷先生要求过分而心中有怒,而现在王上还有怒无怒?”
夫差一听,脸上一热,也不知西施所问何故,只得嘿嘿一笑道:“有爱妃在此,本王还有何怒之有,只是颜面而已,若本王未当吴国之王,如此小节,本王从不在乎。
现在本王已不怒了,所以还请爱妃放心,待会儿本王自会热情率吴国百官于十里相迎鬼谷先生。”
夫差此时听着西施的温柔细语,心里确实不再有怒气了,言语之间也是十分温和顺从。
“哎,王上还是不解鬼谷先生之意,想来就算王上率百官十里相迎,鬼谷先生还是会语出不逊,以激怒王上,若王上不怒,那就失了鬼谷先生的好意了。”
西施一语到让夫差十分不解了,不怒也错,怒也有错,到底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