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先兵后礼
子西一听,此时也只是从椅子上站起身来,从椅子边上的桌子之上拿起十八座城池的城防令来,缓缓回道:“回王上,此次楚都盛会,先有刺客谋害秦国、郑国使臣,给楚国带来横祸,造成楚国与秦国、郑国关系紧张,老臣身为楚国令尹难辞其咎。
兼之宴请列国使臣之地在抚江楼,而抚江楼是老臣之产业,老臣护卫不责,有失职守。
此事发生在楚都,而楚都护卫一直都是属司马府管辖,老臣失于管束,对下属也身负其责。
此次大江盛会,左司马子节交友不慎,引狼入室,险些酿成大祸,老臣心中有愧,也有责任。
综上所述,此次楚国端午盛会,老臣身为楚国令尹,实在罪不可恕。
老臣身为王族子嗣,三代为臣,受尽三代楚王恩宠,受封一共十八城。
而老臣却子嗣全无,无人继承封赏之地,此一十八城皆一直由家奴代管,实不利于楚国中兴。
此次险些造成楚都大祸,老臣也是彻夜无眠,深感惶恐,有负我楚国王族先祖,有负先王,有负王上。
老臣年暮,去日不多,纵然封地遍布楚地也只会徒留骂名,老臣思虑多时,愿献出属下一十八城,交归王上,由王上统筹管理,以资楚国国力,以助楚国中兴。
同时老臣愿请王上罚处,老臣愿领一切罪责,不敢有异。”
子西的请罪之辞其实也是事实,他是楚国令尹,内为相国,外为统帅,楚都盛会却造成使臣被刺,而水怪作乱,若不是王禅降伏水怪,那么此次盛会就会是一场惨案,是让楚国糟受灭顶之灾,实在也是有罪不可恕。
楚王一听,面色有忧,缓了一缓。
“子西叔父,你身为楚国令尹,能以身作责,不推诿责任,本王十分欣慰。
你一生为了楚国,东奔西伐,当年力抗吴国大军,以致我三个堂兄不幸离去,造成人间惨事,本王也于心不忍。
叔父既然有如此无私之心,有如此忠楚之义,本王若不成全于你,也会让叔父左右为难,反而让世人苟笑。
本王接受这一十八城,这些城池是楚国之地,也是我楚国百姓容身之所,也是我楚国中兴的根本。
叔父能有此心,足见我楚国王族对楚国之忠,也是我楚国王族的楷模,本王在此对叔父深表感激之情。
至于罪责,叔父有些言重了,使臣被刺罪在子基,而并非在你,你不必背负此罪。
至于护卫、管束下属不力之责,到有实情,却未真正酿成大祸,当从轻责罚,就罚叔父三月俸䘵吧,其它罪责一概免了。
来人哪,替本王收回一十八城城令。”
“老臣谢王上宽宏之心,谢王上成全,谢王上恩恕。”
子西也是连说三谢,再把一十八城的城令奉上,宫奴也是十分麻利的收回十八城封地。
此时大殿之中众臣再次议起,有感叹于子西的忠楚之心,无私之义,更多的也是赞扬楚王赏罚有度,不避亲疏。
“子闾叔父,你是楚国司败,掌我楚国刑狱讼事,楚都盛会虽然发生了使臣被刺之事,可此事也罪不在你,你刚才也要有罪请呈,本王到觉得诧异,现在你就来说说吧,让我楚国众臣也听听你有何罪。”
子闾一听,沉了沉气,刚才他已听到子西的献城请罪之说,也让他出乎意料之外,同时也体会到子西的用心,就是要让全楚国人都知道他子西已经没有什么贪恋,对权力也好财富也罢,都拿得起放得下,对楚王之位更是没有窥视之心。
而他之所以刚才也想请罪,也是想到了献城,这样正好投楚王之意,也会让楚王放心,让子西放心。
“回禀王上,微臣身为楚国司败,这几月来却让楚都连发命案,微臣掌管刑狱却不能及时破案,以缓楚都民心恐慌,是为失职之罪。
其二,微臣一直与三哥子基相交甚好,却不知三哥心有不轨,竟然勾结奸人残害使臣,陷楚国于不义之中,微臣身为其弟也有连带之责。
其三,微臣身为臣子,却不能分君之忧,解民之惑,大江盛会胆怯如鼠,不敢应敌卫民,实有失王族子嗣颜面。
有此三条罪责,微臣也不敢避讳,还请王上责罚。
微臣有子两人,受先王及王上恩宠一共封地六城,可微臣两子不学无术,治城无方,于楚中兴不利,故微臣也愿归完四成,只留二城,以助王上中兴楚国,还请王上成全。”
楚王一听,脸上嘿嘿一笑,看了看子闾有些胆怯的样子,也是有些意外。
“好了好了,子闾叔父请坐下再说吧。
本王知你抱效楚国之心,也知你无私之义,既然你也如此大度,本王若不收你四城,显得不够气度,就依子闾叔父之意,由本王收回四城,留二城与两位唐兄。”
楚王说完,同样示意宫奴收回子闾所献四城城令。
此时楚王再看着子闾道:“子闾王叔,虽然本王不负你之意,可当着我楚国众臣之面,有些事本王也需澄清。
当年你受先王之托,受援楚王之位,可王叔却心胸大体,不记个人之权贵得失,亲自到越国接回本王,本王一生皆记念此恩情,于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