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男人盛年吐血为不吉之兆独孤南风是听说过的,而这种说辞也并非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刚刚南风给慕容伊川把脉时已知其身体欠安。
只是南风不能够把真相告诉慕容伊川,他只能好言安慰;“陛下英明睿智怎会相信民间那些没有根据的说辞呢,陛下不过是急火攻心吐了一口血罢了,南风已经给陛下开了方子,吃一剂药即可无恙。”
就在这时候内侍黄芪进来冰雹说太子殿下在外求见。
慕容伊川一听太子求见他本能的想要回避,他此刻的样子实在是太过狼狈,他不希望太子见到自己如此狼狈的样子。
“陛下还是见一见太子吧,南风知道陛下不希望太子见到您此刻的模样,但是陛下你可曾想过若你总是一强势的姿态出现在太子面前他永远都长不大,陛下得要太子知道您会老您会病,您会力不从心,这样太子才会成长才会强大。陛下总是担心太子担不起这副担子可陛下可曾想过是您太能干了,太强大了,太子一直在您的羽翼之下遮风挡雨。太子有您这样强大的父亲他不曾有半分的危机感,一直活的很安逸,圣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番话也只有南风能说,若是出自大臣之口必会引来慕容伊川的猜忌,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关系亦是最微妙不过。
而大臣们亦是深知这其中的缘故,故此在皇帝在位期间朝臣们都会刻意的和太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为的就是怕引来皇帝的猜忌。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老皇帝在位期间身为臣子忠的必须是当下坐在龙椅上的那位。
南风的话慕容伊川听了进去,良久他才对等着回话的内侍黄芪道了一个宣字。
少顷,太子便缓步而入。
等太子给皇帝见礼毕南风才与之见礼。
虽然太子不喜欢独孤南风,但是在皇帝面前他对南风的态度亦是分外的温和友善。
当太子看到皇帝面色苍白时忙关切道;“父皇;儿臣看您脸色不佳莫非是龙体欠安?”
太子的关切让慕容伊川很欣慰,他深深看了太子一眼然后缓缓道;“朕老了,力不从心,这身子骨出现一些毛病也是理所当然的。太子;你坐在储君的位置上也坐的时日不短了,可曾想过尽快的更进一步?”
皇帝的话音未落太子已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父皇;儿臣
惶恐,儿臣只愿父皇万岁,除了替父皇分忧之外儿臣从无非分之想。”
因为惶恐太子的身体都在颤抖,额头上的汗珠也随之沁出,他不知道好端端的父皇为何要这般试探自己,而且还是当着独孤南风这个外人的面,父皇难道就如此的信赖这厮?
慕容伊川并没有要跪在地上的太子平身而是继续道;“历朝历代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都甚是耐人寻味,在储君之位呆久了的太子有几个不希望能早一点坐上龙椅,你六岁朕册封你为太子,当年汉武帝也是在他和卫子夫所生的儿子六岁时立为储君,这对父子的结局朕相信你很清楚。你无需多心朕不曾怀疑过你,只是朕要你知道朕已经老了,有些担子已经担不动了,你不只是朕的嫡长子,更是唯一能替朕担担子的人。”
太子深呼一口气然后朝上微微叩首;“父皇的意思儿臣明白了,儿臣往后必会多多替父皇分忧,不让父皇再为儿臣操心。”
慕容伊川微微颔首;“你平身吧,朕累了有什么事以后再说你先回去吧。”
原本太子是有一些事情要跟皇帝禀报的,而他看到父皇面色苍白形容疲惫自然把要说之事暂时搁浅。
少顷,太子便离开御膳房。
等太子离开以后慕容伊川便让南风坐在自己旁边,他稍微沉吟了片刻然后用极低的声音对南风道;“贵妃这件事朕需要你去处理,朕希望那个叫刘刚的御医和叫李毅的乐师见不到明日的太阳,切记不能留下任何可能被官府查到的蛛丝马迹,还有朕要贵妃体面的死,这件事绝对不能要外人知晓。”
虽然慕容伊川恨不得把柴贵妃凌迟,但再三权衡以后他还是希望贵妃能死的正常一点,为此他只能忍辱含垢,给贵妃体面就等于给自己颜面。
皇帝被戴了绿帽子这是何等耻辱之事,一旦有丝毫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即便史书工笔不会把这一段记录其中,可民间野史就很难说了,慕容伊川要的是自己生前死后堪称完美。
在外他励精图治,广开言路,在内他艰苦朴素,后宫妃嫔屈指可数,他与皇后恩爱和睦,妃嫔们雨露均沾,民间不曾传出皇帝重色轻国之说,因为帝后和睦更是要百姓们津津乐道,奉为夫妻恩爱的典范,当年的唐太宗和长孙皇后也不过如此。
倘若贵妃
之死有丝毫的差池可能慕容伊川这些年的苦心经营自己的在天下人心中的美好形象就会有了污点,他绝不允许类似的事情发生。
独孤南风本不想插手这件事,然而面对皇帝时他竟然不忍心拒绝,特别是想到刚刚皇帝吐血他更是心如刀割。
沉吟半晌以后南风才开口;“陛下放心南风自然会把这件事做的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只是陛下需要贵妃短时间内死呢还是?”
慕容伊川略微思量后道;“朕不希望她看到今年的腊梅,老二和潘家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