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再说。”叶雅茗道。
于是叶崇明和叶鸿盛都憋了一肚子话,跟着叶雅茗回到了叶家。
直到进了叶崇明的书房,把下人都遣了出去,叶雅茗这才道:“我接下来要制茶,得在山上茶园里现制,采下来的鲜叶萎凋后就得马上制,不能放。时间紧,任务重,咱们还没有熟手。”
她望着叶崇明和叶鸿盛,表情严肃:“而我要制的茶,是能比桂花茶更好的东西,是颠覆制茶工艺的存在。”
桂花茶只是再加工茶,它的味道好不好,得建立在茶坯好坏的基础上。而炒青绿茶的发明,则是一种制作工艺上的革命。
自从明朝炒青绿茶出现后,为什么蒸青渐渐没落,以至于到了现代的种花家,名茶里除了少量的比如恩施玉露这样的蒸青绿茶外,其余都是炒青绿茶?
那是因为炒青绿茶普遍更香,味道更好,制作工艺也更简单。
历史用事实证明了炒青绿茶的价值。
所以叶雅茗把炒青绿茶拿出来,势必引起比桂花茶更大的轰动。
听到叶雅茗的话,叶鸿盛还好,只是单纯地对这种茶的制作工艺感兴趣。叶崇明却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桂花茶销售的火爆,以及无茶可卖的捶胸顿足,还历历在目。他现在,还要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吗?而如果他们大量制作叶雅茗说的那种茶,又会给叶家带来怎样的收益?除了钱,还有名声。
他们叶家将成为大晋第一茶叶世家。
如果皇上尝了这茶觉得好,叶家有没有可能变成皇商?
一时之间,他脑子里闪过无数的念头。
“茶厂那些制茶师傅全给你,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到时候亲自去监督,谁敢不听你的话我就严惩谁。”他果断道,“你有什么要求,也尽管提。我要是做不到,就去求助陆公子和齐公子。”
无论如何,都得把这些茶制出来。
叶雅茗摇摇头:“茶厂的制茶师傅我一个都不要。”
“啊?为什么?”叶鸿盛问道。
这些制茶师傅在叶家做了一辈子茶,他整天跟他们混在一起,在他看来,这些人的人品还是有保障的。
“我这种茶的制作工艺跟他们原先会的那些完全不一样。”叶雅茗道,“本来呢,我想着他们好歹懂茶性,手稳,肯定要比从来没制过茶的人强。所以今日跟你们去见了他们一面。”
她摇摇头:“可我发现不行。”
“可是因为他们的态度?”叶崇明急急问道,“有我在,他们不敢不听你的。”
叶鸿盛更了解那些制茶师傅的性格:“你要教他们制茶,总要先制一次出来吧?到时候让他们先尝。等他们尝出这茶的味道比其他茶都好,他们自然心服口服。”
“我知道。实力面前,没有制不服的人。我不用他们,不是因为他们的态度。”
她望向两人:“他们的年纪都偏大,体力也不够。我那种制茶手法,是要亲手做的,没办法团体合作。而鲜叶不等人,时节不等人,依他们的体力,制个十来锅可能就累的不行了。”
“我好不容易教会他们,他们却做不了事,何苦呢?不如教年轻人。年轻人学会了,可以再制几十年的茶。而那些制茶师傅,就算如今体力好,再做上几年也就做不动了。”
“再说,咱们不是还跟那些园户收毛茶吗?那些毛茶保存期也不长,也得有人制。把他们全都派给了我,那边怎么办?”
叶崇明眉头皱了起来,点了点头:“确实如此。”
孙女是秋天才得到祖宗庇佑,得到传承的。
那时他对孙女的本事也不了解,信任度不够,而且当时已没有茶青了,就是想培养制茶师傅也来不及了。
现在春茶马上就来了。而一年中最好的茶就是春茶。
现在他们有茶青,有特别厉害的制茶方法,却因为没有制茶师傅而束手无策,这真让叶崇明不知说什么好。
叶鸿盛纯粹从技术上考虑问题:“那新茶的制法难不难?如果是一个新人,要多久能学会?”
“难不难的,还真不好说。”叶雅茗蹙眉,“现在天气也渐渐暖和了,想来山上也有一点茶青了。不如咱们明日上山去,我制给你看。”
“好。”叶鸿盛点头。
“我也去。”叶崇明道。
次日一早天还没亮,祖孙三人就去了白藤县的茶山上。
马车在别院停下,进了院子,叶崇明就吩咐小厮。“你去跟庄头说一声,让他们采些茶青,送到别院来。”
小厮答应一声,朝茶山上跑去。
别院就建在茶园里,出门就是茶山。不过别院离庄奴们住的地方有点距离。
这时候虽有些茶芽已冒头,但产量太低,还不是开采的时候。得再过上几日,温度再升高些,才是最好的采茶时节。
叶雅茗让护院和车夫去院外守着。等他们走了,这才吩咐赞儿和水厄去她的马车上搬东西。
知道事关重大,三人都没多带人,只带了自己最信任的贴身丫鬟和小厮。至于护院和车夫,叶崇明也是精心挑选过来。
叶鸿盛看赞儿和水厄从马车上抬下一口铁锅来,他奇